砥砺奋进五春秋 浓墨重彩谱华章
光阴荏苒五春秋。自2011年市第三次文代会召开以来的五年,是重庆文联工作和文艺事业全面发展繁荣的五年。这五年,全市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市文化工作座谈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开拓,砥砺奋进,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文艺人才,推出了一大批精良文艺作品,建设了一大批亮丽的文艺阵地,开展了一大批丰富的文艺活动,用激情和梦想书写了浓墨重彩的文艺事业新篇章,为重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应有贡献。
方向:正确引领
“为什么有的作品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却不受群众欢迎?”“什么是无愧时代、无愧人民的优秀作品?”“文艺为谁服务?”2014年12月,全市第四届“中青年文艺骨干暨巴渝新秀研修班”课堂上,一位文艺专家正带领学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文艺为谁服务;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必须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什么是文艺的永恒价值……五年来,市文联把学习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领会党的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央群团改革以及重庆市文化工作座谈会议精神,深刻领会《讲话》和《意见》的精神内涵。五年来,市文联始终牢牢把握文艺发展的正确导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五年来,全市文艺工作者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展览展演、文艺创作、文艺惠民活动中,坚定不移地弘扬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在艺德修养中求真、求善、求美,发挥文艺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
舞剧《杜甫》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杂技剧《花木兰》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工程项目”
创作:满园芳菲
近几年来,重庆大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经济发展连续三年领跑全国,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发展的辉煌成就,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宏大主题和不竭源泉。市文联坚持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艺术实践,组织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热情讴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深情描绘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涌现出一大批具有重庆特色、时代风格、中国气派、世界眼光的优秀作品。《海棠依旧》、《风云年代》、《失孤》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重庆造”影视作品热现全国影院、荧屏,《失孤》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舞剧《杜甫》晋京巡演,广获赞誉。歌剧《钓鱼城》、电影《走过雪山草地》等作品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杂技剧《花木兰》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工程项目”,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装置版画《中华营造法式》等6.5件作品入选“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将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各省市区前列。
五年来,在全国各艺术门类最高奖项评选中,我市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经典作品频频斩获重要奖项,多个目项实现了零的突破,刷新历史。彭伟的版画《而立之年》荣获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创作金奖,是直辖后我市在传统绘画领域获得的第一个全国美术大展金奖;冯建新的《和平年代的兵》等专题作品荣获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成为重庆首个获得摄影艺术领域全国性最高个人成就奖的摄影家;余纪的电影论文《国家意志与少数民族电影——周恩来处理〈内蒙春光〉事件研究》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理论评论奖,填补了我市中国电影金鸡奖的空白;余继平《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获得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学著作奖,填补了山花奖在我市民间表演和理论研究上的空白;另外,铜梁龙《二龙戏珠》夺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电视剧《江姐》、《雪豹》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曹建获得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舞蹈《汉风俪影》等3部作品获得中国舞蹈荷花奖;京剧《金锁记》、川剧《鸣凤》、话剧《幸存者》获得中国戏剧奖;西南大学合唱团等三个单位演出作品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据统计,五年来,全市共有48件作品获得专业艺术门类最高奖。重庆文艺以累累硕果,铸造了新的辉煌。
此外,一批富有重庆特色的优秀作品走出国门,远赴海外,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演绎中国精神。五年来,市文联加强文化交流,先后有《花木兰》、《李亚仙》等50余部优秀文艺作品在美国、俄罗斯、法国、匈牙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重庆文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