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朝天门医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重庆朝天门医院 > 合川> 3年破案千余起重庆大足公安局有个抓贼高手(图)

3年破案千余起重庆大足公安局有个抓贼高手(图)

来源:重庆朝天门医院 更新时间:2016-11-01直接问医生

3年破案千余起重庆大足公安局有个抓贼高手(图)

工作中的刘奔。大足警方供图

  人民网重庆9月8日电 在重庆大足公安局刑侦支队里,有一个外号叫“抓贼奔”的年轻民警,在从警6年的时间里,他当过社区民警、户籍民警、交巡警,可无论他在哪个岗位上,他都能抓捕犯罪嫌疑人,被同事唤作“抓贼奔”。据了解,刘奔从2013年调入刑侦支队后,前后破获各类案件1360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53名, 逃犯21人。

  “抓贼奔”,看一眼便能迅速识别小偷

  2010年,刘奔放弃了留校读研,通过社招进入了大足区公安局。随后被安排在了大足区公安局交巡警大队工作,主要负责处理交通事故。因在中学时期就和同学自发建立起反扒小队,他每天下班后,还要主动带着两名辅警在穿梭在各背街小巷寻迹可疑人员。

  如何在茫茫人海中准确发现嫌疑人,这对于一名初入警队的愣头青来说,难度太大。从那以后,每天空余时间,刘奔就会穿着交巡警衣服,拿着一个小本子,往刑侦支队反扒队里跑,向老师傅请教。下班后,他又故意绕远路回家,去背街小巷里,实践白天所学的抓扒技能。

  2011年6月,大足城区内频繁发生摩托车被盗,区局加大了夜间巡逻力度,而刘奔也是其中一员。那天晚上11点过,刘奔驾驶警车在街面巡逻,在途经大足南门桥附近时,发现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正在搬弄一辆黑色摩托车方向盘。同事曾告诉过刘奔,偷摩托的小偷习惯性上车后会左右搬弄方向盘。刘奔敏锐的提高警惕,准备停下警车上前盘问,不料该男子一看见警车,便迅速骑上摩托往小巷子里跑走了。刘奔赶紧叫来同事,又沿路展开搜寻。在一个路口,刘奔发现有两个年轻小伙嘴里叼着烟,斜坐在摩托车上,东张西望。这次刘奔没有将警车减速,而是选择开在两人前方,突然一个急刹车。两个小伙见状撒腿就跑,而这一次刘奔和同事明显有了准备,下车、围堵、别臂,一气呵成,迅速将两人控制住。经盘查,原来这两人与之前逃走的年轻小伙竟是一个摩托车盗窃团伙。通过深挖线索,大足刑侦支队一举破获了刘某系列摩托车盗贼案,抓获了12名犯罪嫌疑人,追回被盗摩托40余辆。而刘奔也一战成名,有同事开玩笑说:“搞不清楚他小子运气怎么这么好,哪里有贼都被他撞见。”这哪是他运气好,而是他那小册子的作用。

  翻开他的小册子,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如何识别小偷的经验总结:“偷摩托,上车后会习惯性左右摆弄方向盘;偷钱包,眼神飘浮,习惯看人背包…”这全是刘奔自己平时善于观察和总结的结果。据统计,刘奔在交巡警一年的时间里,就抓获了现行犯5名,这数量甚至超过了有的刑侦民警。

  “抓贼奔”,能像电影里般处理视频图像

  “刘奔对刑侦工作有特别大的兴趣,也有干好刑侦工作的天赋。”时任大足公安局南门桥交巡中队队长舒鹏这样评价他,也正是领导和同事的积极推荐。2012年12月,刘奔终于如愿以偿调入了分局刑侦支队城区大队,正式成为了一名刑侦民警。

  工作的调动,让刘奔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他说:“刑侦工作专业性太强,而我大学学的专业是对外汉语,工作开展起来有些困难。”而这名看似业余的刑侦民警,却通过自学竟掌握了一项核心技能。

  2013年11月15日,大足城区连续发生多起盗窃车内物品案件。其中香山美地小区保安提供了一段小区后门的监控视频。监控视频显示,两名嫌疑人驾驶一辆汽车,在现场来回兜圈,十分嫌疑。然而受监控视频画质及作案车辆车牌上敷有泥物,导致核心线索无法看清。

  这是刘奔第一次正式接手刑事案件,他下定决心要将此案告破。正当大家为这重要线索感到可惜时,爱看侦探电影的他,突然想起电影《飓风营救》中男主角通过监控视频中犯罪嫌疑人墨镜反射效果,处理视频截图最终确定了核心线索的场景。刘奔就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电影来源于现实,那么是不是真的有这么一门技术呢,提高画面清晰度?于是,从那天起,他便开始利用互联网游览各大网站、论坛,并利用优异的英语知识专研各类图片处理软件,通过1个星期的摸索,这名“门外汉”竟然真的掌握了电影里的视频处理技术,学会了视频编辑软件和识慧视频处理系统,将原本模糊的画面变清晰,并最终确定了关键线索,将该盗窃团伙8名成员一网打尽,破获案件80余起。

  “抓贼奔”,竟然还开发了APP

  刘奔是一名典型的文科男。中等个子,齐刷刷的短发,鼻梁上还架着一副眼镜,看起来很斯文。正是这位不起眼的文科生,竟然大胆创新,自主研发了一款名为“鹰眼视侦助手”的APP软件,将原本需要耗费数十人、上百小时的视频监控工作缩短为十几个小时。

  而让刘奔萌发研发这样一款软件的主意,则是那一次让他吃尽苦头的案件。

  2015年1月20日,大足城区里多次发生移动公司基站电池被偷案件,大足区公安局成立专案组展开侦查,而刘奔则负责视频监控。很快,案件就有了重大进展,在大足华生公司外的视频监控拍摄到了嫌疑车辆,但是因该视频探头并未拍到车牌,于是刘奔就按照该嫌疑车辆的行驶路线,调取下一个路口的监控视频,却再也没有看见嫌疑车辆。

  难道汽车凭空消失了?刘奔不信邪,他与同事反复多次实地勘察,排除了该车辆在该路段停留了情况。刘奔将注意力再次回到视频上来。因为视频拍到的时间正值下班高峰期,该区域车流量大,刘奔与同事便按着暂停,一帧一帧的看,越看离电脑频幕越近,盯到眼睛发酸就按暂停,滴完眼药后继续看,刘奔越看越仔细,生怕错过哪一个画面,哪一辆车。就是这么一段20分钟的视频,刘奔与同事就这样盯着电脑频幕看了近10个小时,直到后来,看的眼睛都开始发红,产生眩光了。

  从那以后,刘奔开始茶饭不思,到后来开始失眠,熬夜、加班,最后刘奔因感冒发烧进了医院,可他在医院输完液后,又悄悄跑回单位,寻找线索。最后,刘奔开始转变思路,汽车不见了,会不会时间不对?于是,刘奔开始对比两个视频头的时间差,最后发现原来是2个视频探头的时间校正不准!竟相差了5分钟,而就是这5分钟,让嫌疑人车辆凭空消失了!让刘奔与同事尝尽了苦头。后来,在大足刑侦支队里,便有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调取视频监控,必须事先校正时间。

  最后该起系列盗窃案成功告破,抓获了犯罪嫌疑人12人,破案60起。

  案件告破了,可事还没有结束。刘奔心想,视频探头少,挨个校正时间倒是不难,可要是遇见有上百个视频,上千个小时的视频怎么办呢?难道也挨个校正? 刘奔想到利用照片里的时间戳,再通过百度地图实时共享,在互联网上搭建一个信息云平台,完全能实现一张照片就完成视频校正的工作嘛。

  想到这,刘奔又兴奋了,他在单位里找来电脑专业的同事,谈了自己研发APP的构想,获得了同事的认可,随后两人便开始自主研发起来。目前,该APP虽已初见雏形,该软件可以用于视频采集时间校准,时间换算,视频点位的采集,并在后台建立了一个视频库,形成大数据,将日常业务等工作信息化数据化。据了解,该软件已经在大足刑侦支队里广泛应用,为侦查工作节省了不少时间。刘奔给它取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叫“鹰眼视侦助手”。(刘政宁 梁必升)

(责编:刘政宁、张祎)

重庆朝天门医院是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一家正规医疗机构。同时也是集医疗、科研、预防……[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