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动能和新动能一起发力 “十三五”沙坪坝工业“重振雄风”(组图)
(原标题:传统动能和新动能一起发力 “十三五”沙坪坝工业“重振雄风”(组图))
西部物流园晚霞。
西部物流——中国邮政速递打包线。钟桂林 摄
“十二五”期间,沙坪坝在城市建设、经济建设以及民生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绩。
正如沙坪坝区在《十三五纲要》里提到的那样,通过五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沙区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获得了大产业、大发展的基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顺民心、得民意……
有了宝贵的发展经验,沙坪坝区就能在“创新、开放、科教、文化”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前行。
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
沙坪坝谋划“两圈五园五城”发展格局
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是沙坪坝区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载体和平台,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路径选择。其中,将“两圈五园五城”功能区域作为拓展城市空间、打造城市形象、培育产业集群、彰显区域功能的总抓手,构建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根据规划,“两圈五园五城”即三峡广场商圈、西永商圈、微电园、物流园、青凤工业园、台资园、沙磁文化产业园、大学城、万达文旅城、上新新城以及歌乐山国际慢城。
“两圈”里,三峡广场商圈将在“十三五”期间建设(改造)一批城市综合体和高品质商务楼宇,实现商圈扩容提质上档次。而西永商圈则会加快土地出让和城市开发,完善城市配套,发展商贸服务业,形成高品质城市副中心。
“五园”的建设,则对经济转型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沙区将统筹推动物流园的多式联运区、国际物流社区、铁路保税物流区等功能片区建设,建立进口汽车检测维修中心,启动种苗、肉类和水果口岸运行,积极争取药品等口岸和国际邮件互换中心落户,以此打造内陆城市出口和转口贸易中心。至于微电园,要积极配合西永微电园公司力争实现保税区及外围产业区产业植入全覆盖,打造高技术产业基地。
而“五城”的开发施工则为沙区提供了经济、教育等发展的支撑项目。
据介绍,沙区将启动大学城北部拓展区建设,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和人口聚集,使其成为重庆市科教文化中心的核心支撑。而力争“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的万达文旅城,则将成为城市品质提升、功能完善、服务业发展繁荣的支撑性项目。引进中核集团等企业的上新新城,则将在“十三五”期间被打造成为“健康城”。
“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赋予不同的功能定位。”沙坪坝有关负责人说,这种发展理念,和重庆五大功能区域战略,有异曲同工之妙。
传统动能和新动能一起发力
沙坪坝工业将“重振雄风”
对于“十三五”期间的经济发展,有重大项目支撑、有发展动力和潜力的沙坪坝顺理成章地提出了GDP年均增长9%左右的目标,并预计“十三五”末GDP总量有望达到1100亿元。
那么发展的动力在哪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沙坪坝也制定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首先,沙区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十三五”期间,沙坪坝将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西永微电园、沙坪坝工业园等主要平台,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以及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及结算、软件设计等服务外包、总部贸易和转口贸易、保税商品展示及保税贸易、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服务业。
同时,沙坪坝将继续壮大发展四大特色优势产业。第一,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铁路物流保税中心(B型)拓展区。第二,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重点推动万达文旅城项目开工建设,启动沙磁文化产业园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打造歌乐山都市国际慢城旅游节等特色品牌。第三,着力发展健康服务产业。依托重庆西客站项目和西南医院、新桥医院等资源优势,重点推动健康城、医养结合养护中心等项目建设。第四,着力发展教育培训产业。推动大学城教育培训产业园等项目,引导教育培训业规范发展、集聚发展、升级发展,打造西部教育培训产业强区。
对于商贸商务、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这三大支柱产业的提档升级也不可或缺。比如,在商贸商务方面,沙坪坝将以三峡广场商圈扩容提质和西永商圈建设为重点,加强商业设施升级改造,集中布局一批大型体验式综合消费休闲中心,着力引进品质商家、特色品牌、新兴商贸业态,打造智慧商圈。
其次,沙坪坝将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沙坪坝将继续加大力度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力抓好重大创客城、西政老校区等19个区校合作项目,发挥好国际创客港等项目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快推进东风小康、融汇创客小镇等18个企业和社会投资项目,打造各类众创空间40家以上,孵化各类创新创业企业1000家。
沙坪坝也在加快重点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深化政府与驻区高校、科研院所、微电园公司等沟通合作,着力推动重庆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产业园、北斗民用技术研究院、浪尖“D+M”智造工场、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平台建设。到“十三五”末,力争培育和发展“专、精、特、新”的科技型小巨人企业5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家。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也是沙坪坝在“十三五”期间的重中之重。沙区围绕“研究—开发—转化—产业化”创新链,全面深化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引导更多研究成果转化在沙坪坝,更多的新兴行业发端于沙坪坝、成长在沙坪坝。同时,落实《重庆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员工持股、股权转化、分红激励等政策,引导完善科技成果入股机制。到“十三五”末,科技成果转化率力争达到30%以上,让科技创新成为沙坪坝区发展的新动力。
最后,沙坪坝积极提升开放水平拓展市场空间。
一是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抓住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性项目机遇,积极打造“中新(重庆)合作示范区”,推动与新加坡在跨境物流、跨境电商、口岸功能拓展、教育培训、融资发债等多方面的合作,近期重点推动星展银行海外发债、丰树集团物流地产等项目,争取设立国际物流先行先试示范区,筹备打造国际铁路枢纽中新合作示范点。
二是大力提升开放口岸及平台功能。依托铁路物流保税中心(B型)一期,推进一批跨境电商总部落户,力争国际邮件互换中心等项目落户。启动跨境电商孵化园和O2O展示体验中心,加快推动铁路物流保税中心(B型)二期等建设,加快完善物流园基础设施配套和生活服务设施配套。
三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发挥内陆口岸优势,建设亚欧货物互通的转口分拨中心,着力扩大进口物流,确保“中欧铁路渝新欧专列”早日实现每天双向开行1列以上,打造西南地区贸易集散地。
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建设幸福沙坪坝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改善民生,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
因此,沙坪坝区明确提出,建设幸福沙坪坝,让沙坪坝居民共享发展的成果。
根据发展规划,沙坪坝区准备从巩固提升教育水平、提升健康服务质量、提升体育健身服务水平、着力促进就业创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人口管理服务6个方面着力提高社会民生保障水平。
比如,在促进教育资源均衡优化布局上,沙坪坝区将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延伸,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中加强配套学校建设,建成重庆一中大学城分校、南开中学物流园分校、东川荷马艺术高中和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贸学院等,到2020年,中小学校标准化率要达到98%,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7%以上。优质教育资源的西迁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沙区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因为这能够有效地完善西部功能配套、促进房地产销售、有效化解房地产库存。
值得一提的是,歌乐山国际慢城的打造,除了有利于沙坪坝旅游产业的发展,在生态保护上也是功劳不小。据悉,歌乐山国际慢城功能带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逐步关停或搬迁工业污染源,通过一大批生态农业、生态旅游项目的实施,带动和加强废弃矿坑、地质塌陷带、石漠化地区的生态修复,保护普照寺等水环境质量,保护农业耕地土壤,实现以发展带动保护、以保护促进发展。
本报记者 肖帆
@展望“十三五”
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宜居环境,建设创新开放的科教文化区,成为“一中心两基地一高地”(重庆市科教文卫中心、现代产业基地、西部创新基地和内陆开放高地);
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数读
2015年,沙坪坝区实现GDP714.3亿元,是2010年的1.8倍;
“十二五”期间,城乡建成区面积由100平方公里拓展到125平方公里,城市规划空间拓展到155平方公里;
汽车整车口岸通关整车374辆,“中欧铁路渝新欧专列”年度开行班列达到257班次,成为全市内陆开放桥头堡。
西永综保区产业能级迈上1000亿元台阶。
2020年,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保持在95%、95%以上,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参保率达85%。
201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81天,“十三五”期间空气环境质量优良以上天数保持在265天以上,森林覆盖率保持在27.5%以上。(来源: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