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破解农村教育难题的“新辩证法”
教育发展是否均衡,农村教育的发展最有说服力。
走进南川农村学校,这里有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手工作品、山里孩子高亢激昂的歌声……最偏远的村小都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南川,演绎破解农村教育难题的“新辩证法”。
由量变求质变
从“一所村小”看农村教育变化
走进大有镇石良村小,六年级的王磊正在认真地观看老师精心准备的课件,借助班班通、触屏板书,卡通人物进课堂成了现实,以往枯燥的课堂变得生机盎然。
3年前,别说这些电脑多媒体设备,就连教室也只有简陋的几间,操场还是泥土地,课余大家的娱乐就是疯跑和一些简单游戏。
然而就在短短3年间,他们见证了学校一天天的美丽蜕变:教学楼条件变好了,综合楼建起来了,电脑室、美术室、阅览室一应俱全,专业的音体美教师来了,食堂能吃上美味饭菜了……
“均衡发展改变的不仅仅是学校硬件,更是激发了学校内在的活力。”学校校长张俊说,学校狠抓课堂教学改革,课改经验得到教育部肯定,被邀请在全国的校本课程研讨会上发言。
如今,教师干劲十足,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曾经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的家长纷纷又把孩子送回来了。
偏远村小的改变,正是南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南川坚持教育资源向最贫困地区、最薄弱环节倾斜,2016年筹措资金10.8亿元,大部分用在农村学校校舍场地和教育装备两大短板。
在南川看来,均衡的另一层含义是农村孩子能得到全面发展。目前已经完善了中小学实验室146间、六大功能室524间、图书室234间,实现全区学校教育装备标准化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