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朝天门医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重庆朝天门医院 > 合川> 黔江区八大工程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区

黔江区八大工程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区

来源:重庆朝天门医院 更新时间:2016-10-20直接问医生

    华龙网10月11日14时46分讯(通讯员 龚涛)“十三五”期间,黔江区将采取绿地行动、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矿区生态综合治理、石漠化综合防治、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等综合措施,遏制生态恶化,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生态环境良好,风光秀丽的新黔江。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35平方米/人,自然岸线保有率上升到70%,石漠化治理率提高到90.25%,水土流失面积下降到72585公顷。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黔江区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恢复森林生态功能、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恢复生物多样性。加强130万亩天然林管护和118万亩生态公益林监管,完成生态公益林建设10万亩。

    退耕还林工程

    黔江区围绕主要河流、库区绿化,在黔江坡度25°以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工程,在阿蓬江沿线、铁路沿线、高速公路及小南海景区、其他县道沿线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5年完成封山育林10万亩;是继续巩固上一轮退耕还林成果23万亩,对全区成活率、保存率达不到要求的退耕还林地块实施补植补造,稳定退耕还林成果。

    积极实施“绿地行动”

    同时实施营造林29万亩,结合全区蚕桑产业发展,实施特色经济林(蚕桑)5万亩;在金石片区、马喇片区发展以桤木、杉木为主的速丰林基地15万亩;结合四旁林网植树,在30个街道镇乡实施绿色村镇建设6万亩;建成区绿化0.5万亩;通道绿化1.2万亩;水系绿化1.3万亩。

    石漠化治理工程

    黔江区还实施岩溶生态系统石漠化防治工程,深入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完成20万亩石漠化土地的监测和治理工程,采取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生物治理措施有效控制土地石漠化、沙化的蔓延,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良田沃土,治理石漠化面积106km2。

    小南海湿地修复与保护项目

    黔江区建立完善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和湿地珍稀动植物物种、控制水域污染、地震遗迹等保护管理体系;使水域面积不再缩减,水体污染减少到最低,自然景观的原生态得到有效保护,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探索建设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相促进的湿地,实现湿地的可持续性发展。

    阿蓬江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

    同时,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湿地资源、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保护,湿地区域森林覆盖率在32.8%以上,建成集湿地生态科普、观光游赏、休闲体验、利用示范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珍稀名木古树保护工程

    该区开展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实施挂牌保护现有古树名木,严厉打击破坏古树名木的违法犯罪行为,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全区古树名木数据库。对渝东南片区的珍稀植物红豆杉、鹅掌楸、珙桐、银杏等珍稀名贵植物进行抢救性基因繁育,增加资源总量,建立具有地方特色、有规模、专业化的珍稀植物资源库(基因库)。

    野生动物保护工程

    黔江区开展了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建立全区陆地野生保护动物数据库。对国家级、市级重点保护对象要严管,严厉打击猎捕、驯养、经营等破坏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对次要级别野生动物进行的猎捕、驯养、繁殖、经营(如野猪、刺猪等)等活动,要全覆盖进行核查登记、办证许可、规范管理。

重庆朝天门医院是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一家正规医疗机构。同时也是集医疗、科研、预防……[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