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在服务全局中打造经济升级版·重庆日报
沙坪坝区中梁镇“歌乐山都市国际慢城”内的荷塘悦色园。
记者 张锦辉 摄(本报资料图片)
“华为要迁离深圳?”前不久,一篇《别让华为跑了》的文章在网上疯传。虽然最后证明传言不实,但一家大型企业的迁离对地方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
在这方面,传统工业强区沙坪坝有切肤之痛——力帆、嘉陵股份、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康明斯发动机等都曾是该区的“巨人”企业。然而,前三者先后迁离,后者在两江新区的新厂已开工建设。沙区进入“低谷”运行周期——
产业结构不合理,“一枝独大”的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负增长;现代服务业面临挑战,三峡商圈已被观音桥、杨家坪等“后起之秀”抛到后面;城乡建设和管理困难矛盾不少,因脏乱差,在一次全市大会上被主要领导点名批评。人们担心,沙区会不会一蹶不振?
但沙坪坝的“答卷”让这些担心显得多余:今年上半年,该区GDP总值338.3亿元,同比增长10.1%,增幅重回两位数。
逆势上扬,奥秘何在?沙坪坝区委书记王越一语道破: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在全市“一盘棋”中找准“沙区位置”,变被动为主动,发挥“沙区作用”,既服务好、推进好全市重点工程,又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服务全局中发展自己,打造自己的经济升级版。
着急:
“巨头”搬离沙区
作为传统工业强区,很长一段时间,工业在沙区经济中的占比超过五成,最高时甚至达到近六成。
在西永微电园的笔电产业崛起之前,该区打主力的是汽摩、医药制造和通用设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其中,力帆、重庆康明斯、西南药业、嘉陵股份和重庆小康工业集团等骨干工业企业,占据了该区工业总产值的大半壁江山。
然而,2011年,力帆搬离沙坪坝,将新工厂建在了渝北、北碚等地;2013年上半年,嘉陵股份从双碑撤离,整体搬迁至璧山;2014年,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从上桥搬至九龙坡区二郎;2015年,重庆康明斯新厂在两江新区礼嘉开工建设。
据沙区经信委的不完全统计,2013年下半年以来,至少还有40家中小型工业企业相继搬离该区。“十二五”以来,因工业企业外迁,该区流失的工业产值达300多亿元。按2015年的数据测算,这一数字在该区传统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达八成左右。
“大量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搬离,给沙坪坝区的经济发展造成重创。”王越坦陈,近年来,面对“肥肉”流失的困境,沙坪坝区委、区政府非常着急,曾千方百计挽留这些企业,但最终未能如愿,“当时,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
转变:
原来是一个多赢的选择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沙坪坝区委、区政府意识到,站在全市“一盘棋”的角度看,这些传统工业企业的搬迁势在必行,也符合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
据沙区发改委负责人介绍,2010年以来,按照市里规划,沙坪坝区在工业领域主要是以西永微电园为载体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在此后长达5年的时间里,该区获批的新增工业用地几乎为零。(下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