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飚:百岁老人研究亟待深入
10月14日,南京师范大学国际老龄与健康研究中心、金陵女子学院等单位,举办“百岁老人与老年问题研究”论坛。国际人口老龄化长寿化专家委员会执行副理事长肖振禹作了中国长寿地区研究报告,《国际人口研究》杂志主编顾大男分析了我国历次人口普查百岁老人数据。
10月14日,南京师范大学国际老龄与健康研究中心、金陵女子学院等单位,举办“百岁老人与老年问题研究”论坛。国际人口老龄化长寿化专家委员会执行副理事长肖振禹作了中国长寿地区研究报告,《国际人口研究》杂志主编顾大男分析了我国历次人口普查百岁老人数据,美国学者Rbert Young介绍了国际百岁老人研究,其他5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不同主题的学术演讲。
肖振禹和顾大男认为,我国百岁老人数据80%缺乏足够的证据,其中20%可以断定不准确。例如,某知名长寿地区,外国学者很感兴趣,去研究后发现数据不可靠,持怀疑态度。全世界目前可以证明的最高年龄是127岁,我国曾经报道过157岁老人。百岁老人和百岁长寿地区亟需开展认证研究。
会议讨论发言中,南京新起点老年大学校长牛飚认为,健康百岁已经成为老年人普遍追求,而百岁老人研究对健康长寿的指导意义不大。牛飚说他在政府供职30年期间,主持过两次2000名以上大样本量的百岁老人研究,过去的所有百岁老人研究,得出的结论都是大家熟知的心情开朗、饮食清谈、家庭和谐、经济保障、保持运动等基本道理,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价值。
主要不足:一是描述性研究多,缺乏深入的解释性研究,特别是缺少理论假设。例如,百岁老人,1953年人口普查,男性47%,女性53%;2010年人口普查,男性25%,女性75%,怎么解释?沿海发达地区环境污染严重,东北好山好水好空气,为什么人均寿命东北低于沿海,东北百岁老人少。许多百岁老人吸烟喝酒,又怎么解释。男女寿命差可能与社会角色变化关系更大,东北和沿海寿命差可能与能量代谢模式关系更大,吸烟喝酒者长寿可能与基因关系更大,都缺少深入研究。
二是发现性研究多,缺乏技术干预性研究。例如,采用健康教育与不采用、服用某种保健品和不服用、坚持某种健身方法与不坚持,对寿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三是一次性研究多,缺乏长期跟踪研究。例如,国外有的研究跟踪40年到50年,有项研究,让养老机构分派一部分老人任务与另一部分老人不分派任务对照,跟踪研究十多年,发现有任务的老人比没有任务的老人多活2年多。
四是综合性研究多,缺乏单因素深入研究,例如,文化对寿命的影响,个性对寿命的影响。接受健康长寿文化的人,一定更珍爱生命,更注重保健,更长寿。自信、包容、乐观的个性,一定更快乐,更少生病,更长寿。这些都需要深入研究。(郭兆敏)
- 上一篇:人类寿命极限为115岁
- 下一篇:中国长寿市贺州举办太极拳(剑)展示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