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别情(开州新闻社)
老家在铁桥镇老街一条窄窄的巷子里。
虽然离开老家数十年,但睡梦中经常有老家的影子,幽深的石板巷子,通往河边带青苔的石梯,屋后那棵高大的黄桷树,还有儿时的小伙伴,那悠悠的童乐、童趣和一辈子忘不了的情……
老屋不宽,低矮,简陋,地板是土泥巴,时间久了,黑泥巴被踩得发亮,间或还有凹凸不平的痕迹。
老屋盖着青瓦,每逢下雨,雨点敲打着瓦片的声音,格外清脆。不过下大雨的时候,爸妈就非常担心,不时去四处检查,生怕雨水走不赢,家里涨大水。
老屋的后门有一块空坝,紧靠澎溪河,那棵古老的黄桷树就挺立在那里。
春天,黄桷树长出新芽,淡绿色的芽苞儿外面裹着点点红缨,非常漂亮,我和小伙伴们总是把芽苞儿摘下来,串成串,挂在胸前。也有贪吃的馋猫儿,把芽苞儿当零食,嚼在嘴里,涩涩的,还有点酸。
夏天,黄桷树撑起一把大绿伞,这里成了大伙儿乘凉的好地方。街坊邻居早早地搭着凉床,热心的李大婶会点上用草裹成捆的“草蚊烟”熏走蚊虫,带着青草清香的袅袅青烟,环绕在我们周围,躺在凉床上,一边享受着夏日清风,一边数着星星、听着故事……
老爸是一个最爱讲故事的人,记忆中他的故事永远讲不完。小时候,我曾好奇地问老爸:“你的故事怎么这么多?”老爸笑着拍拍他的脑袋,说:“我的故事都装在这里呀,只要敲一下,就会出来一个。”“那我怎么敲不出来呢?”“你要好好读书,读了书,这里自然就会有好多故事。”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后来,到了读书的年龄,每天大清早,我就端着小板凳来到黄桷树下,扯着喉咙晨读,这几乎成了河边的一道风景。那些洗衣的阿姨、挑水的大爷,每每看到我,都会忍不住表扬一句:“这个女娃子肯定读得书!”
时光飞逝,老屋在童年的记忆里朴素地绽放希望。如今,老屋已经随着岁月远去,蜷缩在不经意的回忆中,蹒跚在子夜神伤的残梦里。
现在,老屋变了模样,周边修起了楼房,河边修起了护梯,古色古香的护栏,透着几分高级和时尚来。唯有那棵几经沧桑的黄桷树,依然恍如昨昔。
老屋早已不是我的老屋了,周围的邻居也变得素不相识,但我每次回到铁桥,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去老屋看一看,漫步在清冷的巷子里,端详着老屋周边的一切,然后靠在那棵老黄桷树上,拍下几张精美的照片。
我的老屋已随着时光老去了。
或许,一间老屋、一个朋友、一位亲人,都只能陪我们走过人生的一段旅程,但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永远不会老去,它总会在心灵的一角,把那些暖人的瞬间擦得铮亮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