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朝天门医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重庆朝天门医院 > 合川> 大足:做游客贴心伙伴 沈郭利获评全国优秀导游

大足:做游客贴心伙伴 沈郭利获评全国优秀导游

来源:重庆朝天门医院 更新时间:2016-10-15直接问医生

    

大足:做游客贴心伙伴 沈郭利获评全国优秀导游

    沈郭利在大足石刻景区提供讲解服务 通讯员 邓小强 摄

    华龙网10月14日17时35分讯(通讯员 邓小强)今年国庆黄金周,大足一个名叫沈郭利的导游因在关键时刻拯救游客性命而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优秀导游”。获得这个奖励后,沈郭利这段时间来心里都是美滋滋的。入行14年,这一荣誉无疑是对她工作的最大褒奖。

    她有理由高兴。在其他地方屡屡出现不良导游宰客的负面新闻的时候,她的行为一定程度上为全国的导游群体正了名——导游,本来就该是让游客依赖和信任的贴心伙伴。

    专业急救技能派上大用场

    让沈郭利捧回国家级“优秀导游”荣誉的是一起救人善事。

    10月1日上午9时,作为大足昌州国际旅行社导游的沈郭利正在带领一支游客队伍在宝顶石刻景区参观游览,在队伍行进到圆觉洞附近时,一名20岁出头的女游客突然一头栽倒在地,众人一阵惊呼,女游客的两名同伴赶紧俯下身子大声呼喊。

    沈郭利上前一看,发现这名女孩神志不清,出现翻白眼,咬舌头的症状。沈郭利连忙指挥那两名同伴用手指把女孩的嘴巴撬开,以免她咬伤舌头。凭着自己的经验,沈郭利判断女孩昏倒是低血糖反应,她赶紧拿出风油精涂抹在女孩太阳穴上,再掐人中,并拿出随身携带的含糖饮料往女孩嘴里灌。不一会儿,女孩缓缓醒来,众人长出一口气。

    沈郭利招呼女孩靠在景区围栏上休息片刻。就在大家都以为雨过天晴的时候,女孩猛然再次瘫倒在地,出现无意识深度昏迷状态。沈郭利连忙给宝顶镇卫生院打急救电话,并再次实施急救,进行胸外压做心肺复苏。时间一秒秒过去,在焦急的等待中,女孩终于苏醒。

    很快,宝顶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赶到事发现场,经初步诊断后,认为确实是低血糖反应,女孩坦承自己有贫血症。在吃了药后,女孩身体状况平稳,已经安然无恙。医务人员告诉女孩,幸好有导游及时做了人工抢救,要不然,她的生命就危险了。女孩紧紧拉住沈郭利的手动情地说:“你就是我的恩人,我永远不会忘记你!”沈郭利再三宽慰女孩,“你没有危险就好了,不用感谢我,别的导游赶上了也会这么做的。”

    危急时刻,在场众多游客爱莫能助,沈郭利麻利地进行急救,这源于她平时进行了专门的急救知识培训,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漂亮利落地露了一手。

    面对医务人员的赞美,谦虚的沈郭利把自己的这份功劳让给公司。“面对突发情况,导游要负责游客的安全。”区内的多家旅游公司都有大致相同的规定。旅游公司在日常组织开展的业务学习中,灭火、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是其中的必修内容。沈郭利所在的昌州国际旅行社里,这类知识考核的成绩不够85分的导游,是不被允许出去带队的。这种考核,沈郭利每次均在公司前列。

大足:做游客贴心伙伴 沈郭利获评全国优秀导游

沈郭利闲时在研读新版讲解稿 通讯员 邓小强 摄

    因救人结下友谊佳话

    紧急救人,在沈郭利的记忆中,这种事情时不时会不期而遇,尤其是在西藏的时候。

    沈郭利除了是宝顶石刻景区带队导游,有时也会被公司派去带旅行团到西藏出游。

    在世界屋脊上,游客面临的一大危险便是高原反应,轻则头疼、气闷,重则休克,乃至当场丧命。作为领队,沈郭利身上的担子之重可想而知。不说遇到游客高血压、心脏病病发恶化需要转移救治这类危险,仅是遇到老弱病残的游客缺氧,把自己的氧气瓶让给他们,已经成为沈郭利天经地义的责任。

    2009年,沈郭利带到藏区去的旅行团上一名男性游客本身患有心脏病,发生高原高原后头疼欲裂,痛苦让他不住地呻吟哀嚎,情势刻不容缓。和他一道旅行的同事自顾不暇,表现淡漠。心急如焚的沈郭利下车到处给他找氧气瓶,拦下多辆过路车,找了好几家农舍,都没有找到,后来总算从过路的好心人那里找来了一瓶氧气。吸上氧气后,游客缓解了症状,这才保住了性命。游客感激地对沈郭利说:“还好你机灵,有责任心,要是个反映迟钝不尽责的导游,我就活不了。”

    如今已经过去近8年的时间,那名游客一直和沈郭利保持着联系,年年寄送来当地茶叶,这让沈郭利倍感暖心。

    “用心交心,真情真意对待游客,别人是会晓得你是真的为他们好的。”这件事后,一旦遇到不好打交道的游客,或是为游客解决棘手麻烦时,沈郭利就会这样激励自己。

    真诚让她获得游客认可

    生死瞬间容易患难见真情,而平平淡淡的日常导游过程中,沈郭利同样以她的真诚贴心服务,与游客建立了互信关系。

    在沈郭利的经验里,一般每个旅行团里,总有一两个游客与导游不对味,对导游持抵触情绪,“有的游客觉得导游就是要坑游客的,至少是不站在游客利益方面的。”对此,沈郭利想,“只要游客觉得我们导游是有用的,尽到了责任,挑不出毛病,游客是会理解我们的。”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沈郭利面对各种游客,心态均能比较轻松。

    一次,旅行团的游客出发前,沈郭利再三提醒他们检查是否带齐了随身物品,游客都没人有异议。上车开出200多公里后,一名游客才发现自己的钱包忘在了酒店。沈郭利当即让司机原路返回去酒店找回钱包。看到导游确实为游客着想,原来团里的一名态度不友善的游客马上对她态度大变。

    纵使单单是在宝顶石刻景区讲解的一个小时时间里,沈郭利也以真诚来处理与和游客的关系。

    “很多游客来看石刻,就是来散心的,我们的讲解也要走心,这样就容易和游客打好关系。”亲和力十足的沈郭利在讲解时会密切关注游客情绪,并带上自己的体会。很多次,游客都会被她的某句话触动而流下眼泪,主动和沈郭利说起心事。情感的闸门一打开,沈郭利和游客便很容易建立互信的情谊。当时无心插柳,事后为她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源。很多游客会留下她的联系方式,之后给前来旅游的亲朋好友强力推荐,点名找她担任导游。

    这种信任其实来之不易。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外界对导游有很多标签,很多合格的导游都被不良导游连累。沈郭利坦言,她从不做诱导或是强迫游客购物的事情。除了严格自律,在大足景区只做接待游客讲解的工作也是客观条件,这种单纯的工作环境,让她少了许多利益纠葛,远离了外界纷争。她很满意现在的工作状况。

    实际上,不只是不能从游客那里获取不当得利,有时还得自掏腰包为游客服务。“像是游客中暑给他们买的水,下雨了给游客用的伞,雨还没停,就只好让游客拿走了,有时还要帮游客带小朋友,忙起来坐观光车的钱都要帮小朋友出。”靠着与人为善,沈郭利每次接待游客,几乎都能留下好印象。

    立志当“专家型”导游

    就导游职业而言,他们挂靠旅行社接活,工作没有底薪,完全是计件取酬,名义上多劳多得,但是收入不稳定。虽然看起来光鲜,忧患也不容忽视。沈郭利从没想过伺机转行,工作日久,不仅没有职业倦怠感,反而愈发钟爱。

    “导游工作比较自由、四处看风景,和游客打交道有新意,而且收获不少友谊。”这些都让她为之欢喜。

    当然,认清职业前路的她并非没有后顾之忧。沈郭利不讳言,一般来说,游客更倾向于挑选那些年轻、颜值高的导游,年龄越大,越不受市场欢迎。对这一客观事实,沈郭利和她的同事们不免有些无奈。沈郭利看到,一些年纪相对较大的导游,不再被游客青睐后,要么转向旅游公司后台,负责调班之类的行政工作,要么出去做生意,“毕竟自由惯了,再去做别的约束性很强的工作,还真的难以适应。

    未来之路如何走?34岁的沈郭利的自保策略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大足石刻毕竟是人文景点,导游想要获得游客认可,在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方面做文章,会比较有效果。”这一策略有前例可循——现在大足区内在旅游局备案的106名导游中,不乏50多岁、40多岁的导游,他们依然表现活跃,靠的就是深厚的讲解知识和高超的讲解艺术,每每让游客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专业上转向精深阶段,尚且年轻的沈郭利已经提前感受到了来自游客方面的压力。这两年,沈郭利发现,来宝顶石刻景区的游客越来越理性,他们来朝拜大足石刻,不再满足于听听讲解稿上的故事,很多人带着关于宗教文化方面的疑惑和思考而来,游客来这里悟了道,却把导游问倒了。

    一次,一名游客不愿听沈郭利讲石刻佛像的故事,他提了一个有些无厘头的问题:那些工匠在这里常年累月雕刻石像时,他们当时的心情怎么样?第一次措不及防遇到这种问题,沈郭利只能硬着头皮说:“因为工匠们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所以我们后人只能换位思考,不妨想象是我们自己在建造这一伟大工程,我们的心情什么样,工匠们就是什么样的。”这类没有权威答案的问题,她尚且能应付,要是遇到游客提出的大足石刻与印度佛教石刻造型上的细微差异等专业问题,光靠讲解稿就难以招架了。

    “很多游客需要专家型的讲解员,能和他们对上话的导游。导游努力提升文化底蕴到这一层次,就不必吃青春饭了。”沈郭利说,做资深的“专家型”导游,成为她今后努力追赶的职业目标。

    她还留意到,一些省市已经开始实行预约导游服务,游客从庞大的导游库里挑选导游,她心想,这样一来,有好口碑的资深导游,至少不会被年轻导游轻易因外形而被pk掉。

    “大足石刻的导游就是文化使者,我要当个好使者。”立下终生职业志愿,沈郭利对工作充满激情。

重庆朝天门医院是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一家正规医疗机构。同时也是集医疗、科研、预防……[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