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地方谈】重庆民政以立法促使举措制度化 为百姓赢得实惠
(原标题:【治国理政地方谈】重庆民政以立法促使举措制度化 为百姓赢得实惠)
乔建平
10月12日,记者从2016年全市“民政政策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上了解到,重庆市正在通过包括立法在内的各种措施,将改善民生的各种举措制度化、系统化。
据了解,今年重庆市积极推进《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重庆市退役士兵安置办法》、《重庆市养老机构服务管理办法》的制(修)订工作。
以立法等形式,规范民生改善的各种制度规定是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重庆坚持制度建设,加紧建设对改善民生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让广大百姓真正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应当说,重庆规范民生各类制度的做法,为民生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开了一个好头,我们为之点赞。
重庆以“改革开放”思维和民生管理“创新理念”,找准民生管理与群众利益的结合点,通过规范制度来落实,使民生改善、发展民生有了坚实的根基,也让民生改善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这种敢于创新的思维,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一定能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的新动力。
例如:今年上半年,重庆先后遭受洪涝、滑坡等多种自然灾害,重庆先后7次启动市级应急响应,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7.92万人,市民政局先后派出21个工作组赶赴灾区核查,指导救灾工作,并及时拨付救灾资金3475万元及大量救灾物资,切实保障了受灾群众生活和灾区社会稳定,在向世人展现了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同时,也让灾区群众深深地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感受到爱心的传递,充分释放制度改革积极效应。
毋庸置疑,重庆市通过规范民生改善的制度规定是推动地方善治的实践,为百姓赢得实惠。探索出了一条中国基层治理之道,是促进了地方治理体系和民生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具有创新驱动发展的标杆意义,相信越来越多的民生善治将为“科学发展、富民兴渝”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原标题:【治国理政地方谈】重庆民政以立法促使举措制度化 为百姓赢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