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塔:一支健笔欲凌云
记者 周云/文 刘亚春/图
在南津街街道辖区内的文峰街,耸立着一座镇守两江的白塔。这座白塔,犹如一支白色的健笔,巍然屹立,直冲云霄。它,就是位于嘉陵江、涪江交汇处的文峰塔。
《合州志》及塔内题刻记载,合川文峰塔又名“振兴塔”,由合州知州董淳始建于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共9层,旨在“振兴合州世代文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知州李宗沆又增建4层,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完工,共为13层,通高达62.2米。因塔体为白色,人们又称其为“白塔”。
魅力文峰
该塔为八角形密檐式砌砖结构,底层内空直径4米多,顶层内空直径不足2米。塔呈锥体状,塔心为实体锥柱。从底层沿石级螺旋而上,可达第11层。
每层均有雕刻神像供人祀祭,顶层原有木刻“魁星点斗”立像。塔外每层洞门上方,有“欲穷千里”“更上一层”“欲罢不能”“俯瞰嘉涪”“扶摇直上”“路入蓬瀛”“春风如意”“气象万千”等额楣,题词均用青花瓷片镶嵌。
从塔顶眺望城区
2000年9月,合川文峰塔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直辖后第一批“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合川的城市符号和文化符号,合川文峰塔曾多次出现在合川火柴、合川粮票、合川桃片、合川画册、合川年画上。因此,只要人们一说起合川,除谈及钓鱼城、涞滩古镇、刘文学、卢作孚外,少不了要说一说合川的白塔,即合川文峰塔。
登临文峰塔,除饱览嘉陵江、涪江两江汇合的浩瀚江景外,还可品味前人留下的吟诵文峰塔的诗篇。清代诗人朱虎臣在《文峰塔成纪事》中写道:“南津拥出势超群,学士东山鼎足分。百岁老翁能系日,一支健笔欲凌云。当年根底先求固,此日流风只在勤。不敢登峰昂首望,回澜如挽障川文。”这首诗写于清道光十七年文峰塔增建工程完工之时,描绘和赞美了文峰塔的雄伟与壮丽。
合川文峰塔,真可谓古朴依旧、文风醉人。
新闻链接:
除位于嘉陵江、涪江交汇处的文峰塔外,合川城区附近还有两座白塔,一座为位于城南东津沱后山的慈恩寺白塔,另一座为位于城东钓鱼城下的小白塔。三座白塔均位于嘉陵江畔,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是老合川的地标性建筑。
如今,老合川的三座白塔仅存文峰街的文峰塔与钓鱼城下的小白塔。
文峰塔依然是合川城区的一处登高怀古的胜景,
慈恩寺白塔又名文笔塔,该塔为密檐式方形砖塔,高7级,由合州人、奉直大夫程宇鹿和布政使李作舟奏经朝廷批准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动工兴建,却不幸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被拆毁。
位于钓鱼城下的小白塔也建立于明代,该塔为六级阁楼式空心石塔,通高约7米,塔身呈正方形,塔基边长3.8米,层层上收,底层有弧形门,第三、第四层各开一方形龛,龛内供奉着菩萨,人们在朝拜菩萨的同时,还在底层弧形门内烧纸。
小白塔已经成为一座毫不起眼的“烧纸塔”。
- 上一篇:暑假交通出行 家长孩子别松弦
- 下一篇:合川女子龙舟队代表重庆出战全运会 斩获一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