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排队、打闹、吃零食……青少年乘公交车乱象
记者 张敏 文/图
城市干净整洁,马路平坦宽敞……近年来,我区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区下了很大气力,城市形象得到了大幅提升。在《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中规定,青少年文明建设是考评的重要依据之一。可见青少年这个朝气勃勃的群体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群体不可替代的。
4月21日中午,记者在南津街下什字职教中心公交站(合阳中学校门旁)蹲点观察发现,青少年乘坐公交车存在不文明行为,有的还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着实让记者捏一把汗。
当天中午12点,区职教中心公交车站由于靠近合阳中学旁,又正值中午放学时间,乘客绝大多数为中学生。半小时内,记者就捕捉了好几个既损文明形象又不安全的镜头。
镜头一:
上车不排队,好拥挤
12点,下课铃响,校园内“大部队”陆续走出校门,踏上回家之旅。除少数的学生步行或家长接送外,更多的中学生来到区职教中心公交站等待乘坐公交车。
很快,一辆815路公交车驶来,不等车辆停稳,大批的学生便开始毫无秩序地向车门蜂拥而去,围在了公交车前门,并且迅速站在有利位置等待车门打开。现场没人排队,有的从侧面挤来插队,有的则使劲往前面挤,可谓“各显神通”。“车来了,快跑。”几名个头较小的学生,看到815路公交驶来,在公交车与车站的狭窄空隙处,追着公交车奔跑。由于前面还有几辆公交车,815路车停停开开,几名学生也跟着停停跑跑,好不危险。
记者点评:每个人都想早点上车。殊不知,“一窝蜂”挤在车门前,司机连车门都难以打开。大家都不排队去插队,其实挤来挤去更耽误时间,难免还会发生争执、拥挤踩踏事故,拥挤中还会给小偷趁机行窃机会。有序排队,对自己对别人都有好处。
镜头二:
车上吃带有竹签类零食,好危险
或许是读了半天的书,肚子早就闹“空城计”了。记者观察发现,此时乘坐公交车的学生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都带着零食,其中不乏有烤肠、冰糖葫芦等带有竹签的食物。同学们边吃边挤,有些学生手中的竹签的尖端已经露在外面,随着公交车的起步与停车,学生的手在不断晃动,随时可能扎到自己。
记者点评:在车上吃零食,特别是吃带有竹签类零食,这种行为不光是不文明,而且很危险。饮食会影响乘车环境,食物的气味或者残渣会对其他乘客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公交车行车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急转弯或者急停时非常容易出现各种意外,此时食用或者手持尖锐物品很容易给自己或者其他乘客带来伤害。所以,千万别在车上吃食物。
镜头三:
嬉戏打闹,好烦心
职教中心公交站共有6路公交车停经。记者看到,不管是在站台等待下一班公交车的同学,还是已上了公交车的同学都显得特别兴奋,嬉戏打闹,你推我搡,整个公交站“炸了锅”。12时15分,车下,一位男生甚至直接爬上座椅,双脚站在座椅上面与同学打闹;而在118路公交车上,站在后门的一位男生看到前门还有很多同学没有上车,居然表演起“杂技”:只见他抖了抖双手,一个飞跃,跳至两米开外的站台上。还好,他安全“着陆”了,周围的同学起哄道:“再来一次,再来一次。”
“你们小声点嘛,太吵了,嗓音都盖过了公交车报站的声音,让人感觉很烦躁。”一位大人对孩子们说。可打闹着的孩子并不理会,反而更来劲了。
记者点评:这是社会公德缺失的行为。公交车是公共场所,在车上打闹,严重影响乘车秩序,而且可能让司机开车分散注意力,增加了不安全因素。孩子们的这些行为既不文明,也不安全。青少年要具备基本的文明素养,无论在哪里,都要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有了良好的社会公德,才能营造出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生活环境。希望家长和学校加强教育,让青少年注重公共场合的行为举止,学会文明乘车、安全乘车。#p#分页标题#e#
- 上一篇:盐井街道让石漠化地带添新绿
- 下一篇:又见疲劳驾驶 小轿车撞上大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