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张育良:尽职尽责服务养殖户
华龙网10月19日10时07分讯(通讯员 邓建飞 李胜)自20岁就在基层从事畜牧兽医工作,至今已33个年头。33年间,他为农户畜禽打防疫针数以万计,挽回养殖户畜禽因病损失数百万元,33年间,他也从一名兽医学徒成长为兽医行当的行家里手,他就是黔江区黄溪镇兴阳村村级动物防疫员张育良,近日,笔者采访了他。
拜师学艺当兽医
1977年,20余岁的张育良初中毕业了,迫于家庭的经济压力,他不得不放弃了读高中的机会,回到了老家黄溪镇兴阳村,帮父亲干农活。那时候,农村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来源都靠养猪卖钱,张育良家里也养殖了20余头生猪。有一次,他家养殖的猪生病了,四处找兽医,都没有找到,猪一下子死了好几头,损失了很大一笔收入,让张育良心痛了很久。
自那时起,张育良就暗自里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兽医技术。“那时候懂得兽医相关技术的人很少,很难请到,也请不起,价格很贵。”张育良说到。于是,他背着行囊来到湖北省文斗乡畜牧兽医站向原来的老站长拜师学艺,在文斗乡畜牧兽医站学艺期间,勤奋好学的张育良啥事都做,他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免疫注射、病情诊断、阉割等技术环节他都仔细观察,仔细做笔记,认真听取师傅点拨。同时,他还四处借阅兽医相关书记,把不懂的记在笔记本上,向师傅和其他师兄一个个的把问题搞懂、搞明白。
拜师学艺归来,张育良利用空余时间,虚心请教,“啃”各种畜牧兽医专业知识书本。为了提高诊疗水平,张育良家养了不少猪。张育良介绍,自己家养猪,一来可以临床实践,提高动手能力,看看什么样的饲料适合猪的生长,看看各种猪只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二来,养猪也能够赚钱,一举多得。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现在他有着高超精湛的医疗诊断技术,从一个门外汉到了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好了,遇到什么样的动物疾病都不怕了,请他的人越来越多了。
服务上门的“好医生”
“张医生,我家的猪又不吃食了,麻烦您来看看?”兴阳村村民刘长春打来电话。
张育良接到电话,放下手里的农活,骑着心爱的摩托车,火急火燎的赶到了刘长春家。在张育良的及时治疗下,刘长春家生病的猪得到了及时救治。
“在兴阳村,张育良无论走到哪里,当地百姓都尊称他为‘张医生’”,刘长春介绍。
30多年来,张育良跑遍了兴阳村的每个角落,没有他不认识的人,也没有不认识他的人,从原来的步行,到后来骑着摩托车漫山遍野跑,他不仅熟悉每一家每一户的人,就连每一家每一户有多少头猪,他都能背着说出来。
人生病了可以自己上门求医,而牲畜不行,不能让主人家赶着生病的猪大老远跑过来,一些简单的病给他们开点药带回去就可以,但很多病得兽医亲自去。所以,张育良的工作大都是上门服务。
“以前没车子,去哪里都是步行,村里、门市部来回跑,效率低,也因此耽误了治疗。为了提高效率,2000初的时候,我借钱买了第一辆摩托车。
张育良回忆,他跑遍了黄溪镇所有辖区、湖北省文斗乡部分辖区、黔江区白石乡、杉岭乡部分辖区,最忙的一天跑了30多户人家,户与户之间的距离较远,那时候没有车,他都是忙完走夜路回家,有时候回到家都半夜一两点了。
养殖户的“守护神”
养殖行业风险很高,每年都有很多畜禽生病,这时,张育良就成了养殖户的“守护神”。
“养殖最重要的就是搞好防疫,只要防疫消毒搞得好,猪几乎很少生病。”张育良说,每年春秋两防时,他都挨家挨户为每一家养殖户认真做好消毒免疫工作。
如今,张育良从事乡村防疫员工作18年,兽医工作33年。在张育良从事乡村防疫员工作期间,他总是尽职尽责的履行职责,每一家每一户他都全部走到位,帮助把畜禽免疫注射到位,圈舍消毒到位。
黄溪镇畜牧部门负责人评价,张育良从事乡级动物防疫员20多年工作一直认真负责,每一家有多少圈舍、多少头母猪、猪仔、多少只鸡鸭他都能背着说出来,这足以证明他从事防疫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他所负责的村子从来没有出现过疫情,防疫消毒工作搞得非常好。他就是所有养殖户心中不折不扣的“守护神”。这评价,张育良担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