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区:致力改善发展环境助推区域经济崛起
万灵古镇大荣桥
银企合作
统计显示,2015年荣昌区民营企业户数达到7726户,比2010年增长348.40%;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35.07亿元,占该区GDP的71.26%,比2010年增长111.15%。民营经济缴纳税收17.52亿元,占该区总税收入的79.44%。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达380余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84.5%。全区21个高新技术企业全是民营企业……
数据的背后,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荣昌区的民营经济得以迅猛发展?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荣昌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说,“当前区域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政策优势的竞争、要素成本的竞争、服务态度的竞争、感情关系的竞争。”
优环境
率先开展“双评双促”活动
荣昌区地处成渝腹地,距重庆主城区90公里,距成都240公里。或许是因为“荣昌猪”的品牌影响力太深入人心,人们对荣昌的印象多半还停留在农业方面。
但荣昌人并不这么看,他们决心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为突破口,以期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得先机、拔得头筹。他们也深刻地意识到,一个地方民营经济能否快速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有良好的发展环境。
基于此,从2012年开始,该区创造性地在全市率先推出了“双评双促”活动,即“民营企业评议职能部门”、“职能部门评议民营企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促进民营企业健康成长”。
该区将与民营企业联系最为紧密的62个部门作为民营企业的评议对象,主要从办事效率、服务态度、依法办事、诚实守信等方面进行评议。而部门对企业的评议则锁定在全区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100家民营企业(每年根据情况对企业名单进行适当调整),主要从诚信守法、企业发展、履行社会责任、劳资关系等方面进行评议。区四大班子分管联系领导每年都参加集中评议会。
评议结果出来后,将进行网上和纸质的公示,对评议前10位和后10位的单位进行通报,对评议反映出的突出问题在全区干部大会上进行曝光。对评议所提意见、建议及问题限期进行整改。对评议出的“不满意”单位责成单位领导班子向区委、区政府写出书面检查,如连续两年被评为“不满意”的单位则由区委领导诫勉谈话直至组织处理。对评议反映和收集到的违纪线索反馈给纪委监察局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对评议反映出的突出问题,以直通车方式上报区主要领导。对评议优秀单位进行表彰,对评议的优秀干部予以重用。针对企业在评议中出现的创新能力不足、诚信等问题,则通过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帮扶处理。
“无论是对职能部门存在的问题,还是对民营企业存在的不足,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规范的、科学有效的测评办法和解决办法。”荣昌区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认为,“通过开展‘双评双促’工作,能有效地找到部门、单位和民营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利于科学制定相应对策,有利于提升民营经济发展质量。”
据悉,“双评双促”活动开展4年来,对企业提出的476个问题进行了整改,有力地促进了机关作风建设。发展环境和行政效能得到极大改善,“筑巢引凤”效果十分明显。各类民营经济主体发展迅速,民营企业数年均增长31.5%,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3.8%,民间投资年均增长27.2%。
与此同时,政府职能部门真正把民营企业的需求作为自己的追求,百名机关干部深入到企业工作,政法部门300名干警进民企,工商部门干部已与300多家企业建立了企业联系制度,企业对发展环境的综合满意率提升明显,职能部门主动配合、及时沟通协调,主动服务的氛围明显增强。
助发展
成立全市首个小微企业互助合作基金
8月8日,荣昌区工商联与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荣昌支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下辖的39个商会授信20亿元,提供包括贷款、循环授信额度、结算、理财、咨询等“一揽子”金融服务。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融资难一直是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难题。
在致力于改善发展环境的同时,近年来荣昌区还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把为企业融资服务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多措并举,下大力气做好民营企业融资服务工作,构建起以区工商联为平台、以信用为基础的“银行+企业”的高效融资运行平台。
据了解,荣昌区现有小微企业1.2万家,融资缺口在30亿元左右。为此,2013年12月19日,该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小微企业互助合作基金。
该区联合民生银行重庆分行等11家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区工商联成立了第三方非营利机构——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委员会。入会企业年产值须达到500万元以上,并先期缴纳贷款额度的10%作为保证金,再交2%的风险金,组成一个“资金池”——小微企业互助合作基金,这个“资金池”由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委员会管理。
通过建立小微企业互助合作基金,不断吸引更多小微企业加入,使“资金池”不断放大,以引导更多的银行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
不仅如此,该区还创新金融方式,与建设银行合作开展“助保贷”信贷业务,与民生银行合作开展“企业互助资金”大联保,与三峡银行合作开展“小企业之家”等金融创新工作,努力满足民营企业资金需要。加强与重庆股权交易中心合作,区政府出台了上市激励办法,助推民营企业到主板、新三板、OTC多元融资。积极推进企业知识产权资本化,与重庆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已有3家企业获得专利质押贷款5300万元等。
据悉,今年以来,荣昌区工商联积极作为,目前已为企业融资16.26亿元,惠及562家民营企业,得到了众多民营企业的好评。中国民生银行还在该区创下了2个小时为4家企业贷款1200万元的融资速度,该模式已在我市全面推进。
在政策、环境和资金的合力推动下,该区的民营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下,今年以来荣昌区的工业用电量不减反增,工业投资较上年增长59%,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1.9%。常年出口企业增加到45家,截至8月,外贸进出口完成5.1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8.3%。
兴旅游
致力建设“渝西川东旅游名城”
2013年9月24日,市政府正式批准荣昌区路孔镇更名为万灵镇。“万灵”,这个被尘封两个多世纪的名字重新回到世人面前。
“万灵”的归来,同时也昭示着荣昌区建设“渝西川东旅游名城”的大幕正式开启。
2013年5月,根据荣昌区常委会分工,区委统战部部长联系旅游并兼任万灵古镇管委会主任,开始推进万灵山旅游度假景区建设。
2014年,万灵古镇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2月,万灵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方案通过重庆市专家评审。去年,万灵山旅游度假区成功申报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万灵影视基地先后承接电视剧《填四川》、《兄弟兄弟》、《傻儿传奇》、《火锅传奇》、《西游奇遇记》、《幸福马上来》等,荣昌区旅游知名度也随之急速提升。
数据显示,2015年万灵古镇景区共接待游客88.09万人次,同比增长11.2%,较2013年增长2倍;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28.9%。万灵山旅游开发公司注册资本金也从2013年成立初的1000万元增长为2.5亿元,账面资产超6.5亿元。
与此同时,该区整合统战资源,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与精准脱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们通过挖掘统战历史资源、书写统战人物风采、建统战人物馆像“三步走”的措施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组织全区党外文化届代表人士就当地旅游自然和文化资源禀赋、挖掘整理、开发利用、保护传承等方面提出100余条对策建议。区工商联组织11家民营企业联系帮扶发展乡村旅游工作的11镇街精准脱贫,组织多方筹集并投入资金1.3亿元,建设村级公路84.36公里,实施了一批人行便道、山坪塘等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该区已建成国家AAAA级景区1个、国家AAA级景区3个、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1个;万灵、清升、安富等13个镇街正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全域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局面。
去年,该区共接待游客290万人次,同比增长30%;实现旅游收入7.45亿元,同比增长31.2%。统战系统帮扶发展乡村旅游的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130元,12个市级贫困村和27053人如期实现脱贫。
文/李柄蔚 陈小东 图片由荣昌区委统战部提供
(责编:王嫚、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