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推进“数字城管”建设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华龙网9月3日6时讯(通讯员 蒋朝平)海棠大道路面被泼洒油污需清理、宝城路段的路灯坏了需更换、玉屏路口游摊占道影响交通需劝离……在一个硕大的城市里,绿化、环卫、基础设施等的管理维护看似简单,却细小、纷杂,发生得让人猝不及防。为确保及时、高效处理这些城市管理问题,近年来,荣昌区市政园林局不断推进“数字城管”建设,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
管理范围达到26平方公里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简称是“数字城管”,指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是当前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设数字化城管工程,是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例如,“数字城管”把井盖、路灯、果皮箱、消防栓、垃圾桶等城市元素都纳入城市信息化管理的范畴,给每一样城市元素配上一个编码,作为这个元素的“身份证”。如果某井盖坏了,某个路灯不亮了,不用市民拨打投诉电话,数字城管监督员只要利用移动执法终端记录事件、地点并发回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即刻把问题转至有关处置部门,城市管理问题就能及时得到解决。
“数字城管”这个信息详细、应用便捷的系统,起初只在荣昌市政部门的内部运行,下达的整改或维修指令仅限于接入了终端的市政内部各科室。2015年以来该区投入资金125.8万元实施了数字城管升级改造,完成主城区26平方公里的部件普查更新,启动消防、供电、天然气等15个单位“数字城管”终端接入,进一步完善了数字城市管理。
从模糊判断到高清监测
在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工作区,工作人员正目不转睛的盯着高清数字屏幕,在画面中搜寻城市基础设施是否有损,是否出现游摊占道或车辆违规停放等违法行为。笔者注意到,高清数字屏幕占满了指挥中心的整整一面墙。
“升级改造前可不这样。”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到,升级前,监测屏幕仅由6个小屏显示器组合而成,图像较为模糊,进而影响工作人员的观测和判断,有时城市监测、监管会出现“盲区”。
随意数字城管升级改造的实施,老旧屏幕全部“退役”,新高清屏幕“上线”。新高清屏幕由12块大屏高清屏幕和6块小高清屏幕组合而成,且屏幕间距也由之前的25毫米升级为5.5毫米,不仅画质清晰,即便使用全屏观测画面细微之处也毫无问题,香国桥、防疫站、海棠大道、新法院等城区主要十字路口进入实时高清监测、监管中。
科技+人工 服务再提升
“昌州大道中段荣双汽车驾校前,水盖被损坏”、“昌龙大道180号店前,人行地面被油污弄脏”、“民安街115号永寿堂药店门面处,有违章乱贴的广告”……除了摄像监控监测,在“数字城管”系统运行中,市政部门还利用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为群众解决投诉困难问题;确定10个数字城管监督员,分片区采集所负责区域内的各项城市管理问题。
据了解,尽管采取自建摄像监控、接入交巡警部门摄像监控,指挥中心接入的监控画面仍十分有限,所以需要收集投诉,同时让监督员采集城市管理问题。这样科技+人工的方式让城市管理问题处理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据介绍,荣昌“数字城管”今年还将接入200路公安视频监控,这项升级任务将于年底前完成。届时,城区就能实现重要区域和路段视频监控全覆盖,各部门联动对违章、违法及市政设施的管理处置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