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朝天门医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重庆朝天门医院 > 合川> 沙坪坝用最好的教育资源 培养出最优秀的藏族孩

沙坪坝用最好的教育资源 培养出最优秀的藏族孩

来源:重庆朝天门医院 更新时间:2016-11-01直接问医生

沙坪坝用最好的教育资源 培养出最优秀的藏族孩

无数的藏族优秀学子从沙坪坝区走出

沙坪坝用最好的教育资源 培养出最优秀的藏族孩

沙坪坝用最好的教育资源 培养出最优秀的藏族孩

 

核心提示

有着“教育强区”之称的沙坪坝区,在教育援藏中,集中区内最好的教育资源,为西藏特别是昌都地区培养出最优秀的藏族孩子。

早在1985年,当时的市委、市政府把援藏重任交给沙坪坝区后,沙坪坝区就积极承担起重庆教育援藏的重大任务,并迅速组建西藏中学,为西藏特别是重庆对口支援的昌都地区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据统计,这31年来,已为西藏培养出5000余名初、高中毕业生。

近3年来,在沙坪坝区接收西藏高中学生的4所学校里,毕业的127名藏族高中生在参与高考中全都考上大学,其中一本上线94人,二本上线33人,有6人考上清华北大,数十人考上全国排名前十的大学。

在沙坪坝区为西藏培养的藏族孩子中,不少人进一步升入北大、人大、复旦、浙大等国家一流大学深造,最后回到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昌都市的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工作,成为建设西藏的一支重要力量。

用最好的教育资源,为西藏培养出最优秀的藏族孩子,这是沙坪坝区在支援西藏建设中做出的重大贡献。

用最好的资源建起

最好的西藏中学

从家乡坐数小时的大巴车到昌都,从昌都坐飞机到成都,辗转到重庆……2016年8月,卓玛(化名)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终于来到了期盼已久的学校——重庆西藏中学。

眼前的景象让她兴奋不已。

学校四面群山环抱,校园鸟语花香,十分幽静。漂亮的教学楼、完善的教育教学设备,让这个初次走出高原的孩子感受到了重庆教育欣欣向荣的面貌。

重庆西藏中学是1985年全国首批开办的内地西藏班(校)之一,是重庆市教育援藏的重要阵地,办学至今已经有31年历史,为西藏发展培养了不少建设者和接班人。

“民族教育不仅为少数民族自身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撑,同时承担着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础、更好服务民族地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重托。”建校之初,沙坪坝区就把办好西藏班当做促进民族团结、建设新西藏的重要工作来抓,在财力、人力上全力保障。

31年来,沙坪坝区已投入3亿多元用于教育援藏工作。沙坪坝区教委工作人员说,尤其是近年来,区政府按照市级重点中学标准配备教育教学设施,仅在近5年就投入近5000万元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其中投入近2400万元修建学生公寓,投入近2000万元修建学生礼堂、食堂,投入250万余元改造塑胶运动场,投入300余万元改善学校图书室、理化生实验室、劳技室、音乐教室、学术报告厅等功能室,倾情倾力打造的良好环境,让藏族孩子很快融入到学习生活中。

除了学校建设的不断完善,区政府还按照8000元/年的标准全额支付生均公用经费,保证了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确保学校正常运转。此外,对教职工给予特教津贴,在教师评职晋级方面给予了政策倾斜。

在对内做好藏族学生教育环境打造的同时,沙坪坝区还对口支援昌都地区类乌齐县,区教委向类乌齐县中小学捐助了现金100余万元,赠送了价值20余万元的管乐器材和价值10余万元的计算机30台。

像“阿妈阿爸”一样

精心呵护藏族孩子

如何让藏族孩子在重庆尽快适应,过得舒服,学得快乐,西藏中学肩负了重大责任。

这些孩子大都十一二岁,第一次远行千里之外,陌生的成长环境、不同的生活习惯等让他们极易产生思乡心切、寝食不安等问题。湿疹、蚊虫叮咬等也让初次遇到这种情况的孩子们手足无措,甚至有些学生原本在高原吃生肉没反应,但到了内地肚子开始长寄生虫;有学生摔一跤就可能把肺部摔破。

藏族孩子的健康丝毫马虎不得。因此,每次开学学校都要对学生进行体检,掌握学生身体情况;学校在教学楼、寝室均设有临时医务点,应对紧急情况;老师每天坚持“早自习到堂、晚自习到堂”等“六到堂”,对学生“察言观色”,学生脸上手上长几颗痘痘都要引起重视。一次,学生手上出了几个红点,代美老师立即仔细询问,得知学生身上也有,迅速带学生去医务室,避免了一场大病的发生。

生活中的小细节也需要老师一遍一遍地耐心纠正。

有的学生刚来,连洗脚布和洗脸布都分不清,尤小红老师就为学生分好,并耐心告知;孩子口腔卫生不好,尤老师就手把手教他们如何刷牙。尤老师说,自己一般不会对学生直接说“不行,不好”,而是换一种语气,采取举例子、打比方、现身说法的方式,让孩子心悦诚服。

人人都说西藏中学凝聚起一群好老师,既当爹又当妈,学生有任何事情,第一时间就找老师。学校历届领导坚持把构建和谐平安、汉藏一家的校园氛围看做关系到国家民族团结、安邦兴国的大事来做。

学校坚持“和泽”文化,实行“严、爱、细、实”教育管理,建成了覆盖校园各个区域全天候电子监控系统等确保藏族孩子的“外部安全”,同时开设心理咨询室,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治工作,呵护藏族孩子的“内心安全”。

事实上,藏族孩子的健康快乐平安幸福牵动着沙坪坝区更多人的心。每逢藏历新年,上级领导都要来学校慰问,安排文娱节目,让孩子们过一个快乐的节日;区委、区政府在经费、医疗、心理健康辅导方面提供保障……方方面面的关爱,让藏族孩子在呵护下成长。

主动承担进藏援藏任务

做出援藏3年这个决定,沙坪坝区青木关中学副校长周亚军没有过多犹豫。

“孩子年幼、母亲生病,家里确实有困难。但西藏教育需要人,我是党员,就应该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带头站出来。”周亚军说。

同样义无反顾站出来的还有沙坪坝区实验中学教师夏泽茂。他坦言:“作为年轻教师,就应该多锤炼自己。”据了解,今年重庆市教委牵头组织首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沙坪坝已经有西藏中学、办有昌都班,上级有关部门没有给沙坪坝下达指标,但是沙坪坝坚持派出一名校级干部和一名骨干教师援教昌都一中。

事实上,沙坪坝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市里号召,从2013年到2015年派出7名教师对口支援昌都教育工作。区教委认为,人力援藏,是为了变“输血”为“造血”,真正加速提升西藏自我发展能力。

凤鸣山中学贾艳老师作为短援技术干部来到芒康县教育局科研室工作,3个月时间深入走访了18所中小学和4个教学点,积极为新教师做岗前培训,协调推动了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沙坪坝区教委与西藏芒康县教育局对口开展中小学部分学科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这让第一次接受同课异构的藏族教师大开眼界。

对口支援西藏教育是国家发展战略,它凸显了一种国家力量。但参与其中的一个个舍小家顾大家的个人,他们用青春、智慧,传递政府和人民对西藏人民的关爱,内地教育与边疆教育共同发展的深情。

虽然进藏时间并不长,但援藏团成员已经迅速投入工作。周亚军全面开展教育教学调研,制定《重庆式组团援藏》简报;夏泽茂与学生、教师面对面交谈把脉问诊教育教学情况……踏实高效的作风获评“成效最显著、最受欢迎的团队”。这让周亚军信心满怀:“到西藏来就是要实实在在干实事的,我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使这里的孩子像雄鹰一样,从群山之巅,俯瞰世界。”

除了对口支援外,沙坪坝区教委还非常重视西藏区内教师的培训和交流。近3年来,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与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联合组织了5次西藏骨干教师对口培训,涵盖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通过教师的双向交流,有效提升了西藏基础教育的软实力。

用最好的教育资源为西藏培养出最优秀人才

这是一份来自重庆西藏中学昌都学子的成绩单:

2016年28名学生参加高考,100%升入重点本科院校;28名学生参加中考,100%的学生升入高中。其中,朗加卓玛同学在2015年的高考中取得594分的优异成绩,夺得全国内地西藏班文科状元,进入北京大学。

为了能让藏族的孩子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沙坪坝区以区内课改助力学子圆梦。

“同学们,这张白纸厚度只有0.1毫米,经过对折27次,纸的厚度将是多少?大家猜猜看。”蒙琳老师的发问让大家热烈讨论。“有七八层楼房那么高?”学生不得其解,蒙老师略作停顿后说:“那将超过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米!”学生惊讶,蒙老师乘势指出:“学习指数函数后,我们可以算出其厚度约为13442米。”学生兴趣盎然。

这是西藏中学蒙琳老师指数函数课的情景。据蒙老师说,近几年来,沙坪坝区积极探索学本式卓越课堂行动成效显著,学校结合区域要求,提出和泽卓越课堂,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孩子的兴趣,形成了具有西藏学生特色的“五步问题导学”课堂模式,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了知识。

凝聚智慧和力量,才能够战胜困难;凝聚爱心和执着,才能共同推动藏族学生更好成才。

作为重庆市教育强区,沙坪坝区充分利用名校资源,将重庆一中、南开中学和重庆七中等市重点中学确定为西藏散插班学校,这些学校以高度的责任做好这项工作。

重庆一中坚持“人才至上·人品至本”理念,为丰富孩子们周末生活,缓解孩子思乡之情,学校专门为学生买了电视机及接受台,播放藏族节目,让孩子们远在千里之外也能随时了解家乡。

南开中学用真情温暖每个藏族孩子,教学上安排专门教师做辅导,生活上每个月还给学生300元的餐卡补助。每逢中秋节以及藏历节日,校长们都会和学生一块愉快地度过,让孩子生活学习享受到极大便利。2014年,该校一名学生成为西藏高考状元。

重庆七中开展“一帮一”活动,即一名老师帮一名藏族学生,一名学生帮一名藏族学生,双方在生活、学习、情感各方面指导,让藏族师生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了藏渝一家亲。

舍得拿出最好的教育资源培养藏族孩子,也使藏族同胞受到感动。家住昌都地区类乌齐县的西藏中学初2016级索朗卓嘎同学的外公朗色老人动情地说:“我的心愿就是把家里这3个孙子培养出来,送他们出去读书,让他们也努力回报国家。”学生罗布曲珍的父母对专程到她家去家访的老师说:“你们从那么远的地方来看望我们,体现了藏汉一家亲,我们要把和老师合影的照片洗出来,装裱放到客厅里做纪念。”

多年来,沙坪坝区为西藏培养出的一大批人才如今已经在建设新西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西藏中学毕业的扎西次仁学成毕业后任职于昌都国安局,曾荣立三等功。他主动要求下派到昌都市最偏远的贡觉县沙东乡驻村,仅用了两年时间,就让这个村从村民的精神文明到物质文明来了一个跨越式的提升;西藏中学毕业的央珍现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主要从事藏学历史教学和研究,还被表彰为北京市青年英才……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次仁多布杰对重庆和沙坪坝区长期的教育援藏给予高度评价。他说,牧区一个小孩的成才,就救活一个家,就安定一方,利于民族团结,利于边陲巩固,利于国家统一。类乌齐县教育局副局长泽旺扎西认为,类乌齐县能从昌都市11个县的倒数几名走到前列,离不开沙坪坝区教育援助所培养的人才。

文/周珣 胡忠英 图片由重庆西藏中学提供

重庆朝天门医院是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一家正规医疗机构。同时也是集医疗、科研、预防……[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