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 探索脱贫新路径·重庆日报数字报
北屏乡太平村高山生态搬迁移民点
猕猴桃产业基地
建成后的钱家河坝安置区
亢谷篝火晚会
大巴山森林人家
东安镇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
数据》》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城口县贫困村多达90个,占比接近一半,贫困人口37567人,70%以上贫困人口居住条件恶劣且居住分散,脱贫任务极其艰巨。
面对艰巨的脱贫任务,城口县迎难而上,自加压力,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三大攻坚战”之首,制定出台了“1+15+7”政策体系和“6+2”特惠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户为作战单元”精准对标、精细立标、精确达标,落实“问题导向、清单管理、结果倒逼”工作推进机制,统筹落实“十个精准”、“六个一批”到户到人精准扶贫脱贫措施,探索出紧扣实际的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乡村旅游、特色效益农业、农村电商融合发展的生态扶贫之路,切实从根本上破解扶贫脱贫共性问题、个性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脱贫攻坚呈现全县动员、全民动手、全力推进的良好局面。
2015年,城口实现了11个贫困村、3902户贫困户、14984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目标;2016年,将完成55个贫困村、19037名贫困人口的整体脱贫。
为确保2017年全面脱贫“摘帽”,不久前,由城口县市管领导带队,会同各帮扶单位,组建了25个专项督查组,分别对联系的镇街落实和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专项督查。
城口县相关负责人说,脱贫攻坚战役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唯有出新招、出实招,靠实干、苦干方能打赢这场硬仗。
去年以来,城口县创“新”思路,做“实”举措,以啃下“硬骨头”、摘掉“贫困帽”的决心,向贫困发起了总攻。
自加压力
落实工作责任
为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城口县咬定目标,坚持以上率下,自加压力,层层压实工作责任。
今年初,县委、县政府在春节上班第一天就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将2016年度84个重点任务分解到各级各部门。督查组跟进任务落实,每季度列出清单开展督查,每月明确重点预安排,每周工作任务情况报告,压实工作责任。
领导带头示范,实行县级领导及分管联系单位每月报告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制度,市管干部深入帮扶乡镇和贫困村蹲点解剖突出问题,督促工作落实,定期分析研判“第一书记”履职能力,压实“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责任。
补齐“短板”
政策到户到人
在统筹推进脱贫攻坚特惠政策的基础上,城口县创新实施“6+2”特惠政策,对影响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的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突出“短板”问题进行集中解决,制定完善教育资助、医疗救助、住房保障、低保兜底、精神扶贫、村容户貌等“6+2”到户到人特惠措施。
此举被视为一大创新。“比如,脱贫的群众可能一夜之间就会因病返贫,而建立医疗救助基金,可以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群众提供帮助。”城口县相关负责人表示。简单而言,特惠政策就是对可能存在的返贫风险给予保障。
该县还专门建立了“6+2”县、乡、村三级精细化管理台账,切实弥补脱贫“短板”,确保贫困户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村容户貌整治和精神脱贫被纳入了特惠政策。该县通过整治居住环境,改善贫困户的生活生产环境,同时加强致富典型宣传,引导贫困户树立脱贫光荣的意识,从外部环境与贫困户的思想意识两个方面入手,切实激活贫困户努力致富的内在意愿,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内生动力。
联结利益
力促持续脱贫
产业是脱贫的关键。
城口出台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措施,培育壮大畜牧、干果、中药材三大脱贫主导产业,按照“长短结合”的原则,科学布局发展脱贫的“短线产业”和“长线产业”。目前,山地鸡饲养量已达到700万只。
同时,尤其注重健全完善产业、市场主体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明确开展股权化改革试点,探索构建“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乡村旅游+贫困户”等常用扶贫带动模式,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切实增加贫困户资产性收益。目前,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0家、农民合作社524个、家庭农场271户,农民参合率达47.5%。
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该县依托25支市管领导督查组、12支综合督查队、18支专项监督小组和8个暗访小分队,采取抽查与暗访的方式,对全县25个街镇乡脱贫攻坚工作推进、财政扶贫项目资金使用以及扶贫资金绩效情况开展经常性督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
新鲜经验》》
“四个融合”推动精准脱贫见实效
城口结合各贫困村实际,立足“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与精准扶贫”、“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农村电商与精准扶贫”、“特色效益农业与精准扶贫”四个融合,走农旅农商融合发展的生态扶贫之路,生态多维度、多层次助推精准脱贫,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搬出了大山,生活完全不一样了。”去年底,城口巴山镇新岭村搬迁户冉洪武搬出大山后,在靠近场镇的移民安置区过上了新的生活。将贫困户从深山搬出来,城口把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大投入,为深山的贫困群众解决搬迁资金问题。坚持以“倒排工期,结果倒逼”工作机制推进建卡贫困户的搬迁安置工作。截至8月底,完成建卡贫困户1569户5480人,其中完成深度贫困户838户2726人和低保户95户266人。
搬下来以后怎么办?“乡村旅游+”是最好路径。该县围绕集中安置点,全面整合农村田园风光、古树群落、山水美景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以户为单位的“大巴山森林人家”。同样,其他不需要搬迁的贫困户利用山区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同样走乡村旅游发展路线,唱好旅游四季歌,打造春赏花、夏避暑、秋赏叶、冬玩雪的特色旅游基地,带动“大巴山森林人家”成为乡村旅游扶贫的知名品牌。目前,共发展“大巴山森林人家”1180户,带动1200户4100人脱贫致富。
精准脱贫关键还要有特色效益农业支撑。城口县充分利用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腾退的土地和林地资源,大力推广“林上挂果、林地种药、林下养鸡、林间养蜂”等观赏性生态复合型产业发展,重点培育以畜牧、干果、中药材为主的“3+X”扶贫骨干产业,开拓旅游扶贫观光采摘、农耕体验、商务活动等不同层次功能需求,做精山神漆器、城口老腊肉、山核桃系列产品等乡村特色旅游商品,大大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产业上山,产品下山。大量的农产品除了供游客消费,还要外销。城口抓住“互联网+”的机遇,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目前已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了县域电子商务合作协议,建成村淘3级服务体系,打造直接精准服务贫困群众的村淘服务点30个,初步形成了“1+3+10+300”联动发展机制,尤其注重建立起互联网、电商和贫困户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等为主要形式的脱贫利益联接模式,城口山地鸡、土豆和蜂蜜等农产品网上交易额突破1.5亿元,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近1000元。
“四个方面相互融合又相互促进,推动精准脱贫向纵深迈进。”城口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扶贫故事》》
农村电商带头人范中福:
搭建平台卖山货 让贫困户富起来
城口县东安镇贫困户贺国民尝到了富起来的甜头:去年,他家出产的蜂蜜、土豆、四季豆等农特产品通过网上村庄销往全国各地,直接收入超过了7000多元。贺国民说,自己从未想过有一天足不出户就能把东西卖出去。
这样的改变得益于该镇农村电商带头人范中福。2015年,作为东安镇兴晨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董事长,范中福看准了发展电商的契机,尝试在网上开设了微店,自此走上了发展农村电商的道路。
他借助全国性大电商平台,在淘宝、腾讯微商城、苏宁易购等网购平台开设店铺,在网上村庄、重庆村游网、华龙百家和商小妹购等多个平台开设销售专区,主动融入电子商务公众服务体系,将网上村庄线下服务站纳入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站点,主动承接东安镇综合服务站建设。
作为城口最为偏远的镇之一,当地农户受制于交通条件,长期为农产品销路发愁。有了电商平台,山里好货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送到了城市居民的餐桌上。
最为重要的是,范中福不仅仅只是扮演中间商的角色,他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引导广大村民注重产品质量,凡是从农户收购的产品,全部进入登记台账管理。一旦发现质量问题,首次黄牌警告,取消年终分红,第二次就红牌罚出,所有平台禁止销售其提供的产品。
有了严格的制度管控,他销售的产品得到客户认可,最终通过收入回馈到村民身上。仅2015年全年,合作社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营业额达340万元,销售贫困户农产品109万元。2016年前三季度,合作社产品销售已超过500单,总收入185.1万元,销售贫困户农产品63.8万元,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余元。
范中福还不断参加各种电商培训,加强学习,提高网络营销能力。他在重庆村游网开通了网上村庄,带动村内20余户大巴山森林人家在重庆村游网实现网上查询预订;在微信上开办了微商,实现线上销售农特产品60余万元。同时,结合乡村旅游,在线下建成网上村庄体验服务站,推广体验营销,实现游客“后备箱销售”约30万元。开展主题活动营销,借助年货购物、板栗采摘、刨猪等节庆活动吸引自驾旅客前来体验、消费,切实改变了当地贫困面貌。
声音》》
聚焦到户到人措施 扎实推进精准脱贫
城口县委书记 阚吉林
城口县坚持以户为基本作战单元,大力推进产业扶持、医疗救助、教育资助、扶贫搬迁、培训转移、民政兜底“六个一批”和农村生活环境、精神扶贫“两个保障”的“6+2”精准脱贫措施,科学布局发展脱贫的“短线产业”和“长线产业”,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投入1935万元支持贫困户到户到人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带动、政策撬动、市场联动、品牌推动,初步形成“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产业扶贫格局。创新推进旅游扶贫融合发展,发展“大巴山森林人家”1180户,实现一个平台、双向拉动、多渠道增收,直接间接带动2万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在全国率先开展网络扶贫试点示范,建成农产品电商“秦巴生态馆”、电商综合服务站点77个,农产品网上交易额突破1.22亿元,有效拓宽了贫困户增收渠道。在普惠政策基础上,制定医疗救助、教育资助、扶贫搬迁差异化补助等特惠政策,创新教育培训、精神文明建设等措施,因户施策解决贫困群众脱贫的突出问题。建立市管领导干部蹲点整改脱贫攻坚突出问题制度、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月安排季督查等制度,严格督查考核和责任追究,确保项目精准到户到人。
文/刘钦 陈时表
图片由城口县扶贫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