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朝天门医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重庆朝天门医院 > 合川> 重庆南川公安局做实社区警务牢筑平安防线

重庆南川公安局做实社区警务牢筑平安防线

来源:重庆朝天门医院 更新时间:2016-11-01直接问医生

法制网首页>>   司法频道>>要闻   民警“更专职” 群众“更安全” 服务“更贴心”   重庆南川公安局做实社区警务牢筑平安防线   发布时间:2016-08-01 17:09 星期一   来源:法制网  

  法制网记者吴晓锋

  梁磊是重庆市南川区公安局东城派出所的一名80后社区民警。和一般民警有点儿不同的是,他还是个“媒体人”,是一家社区小报的创办者。这就让人纳闷了:民警为什么“不务正业”办起报来?

  原来梁磊办报并非不务正业。由于其所在警务室辖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多,无法通过手机、网络等媒体与他们进行沟通,他便融合社区文化自发创办了社区小报“北郊家常事”,发布警情提示,展示公安工作,内容生动亲民,深受群众喜爱。

  在南川区公安局,这样创新工作机制,专注于社区警务工作的民警不只梁磊一个。近日《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重庆市南川区公安局把社区警务作为强基层、打基础的主要抓手,延伸服务触角,加强安全防范,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2015年全市民调结果显示,南川群众安全感指数达95%。

  创新保障机制,让民警“更专职”

  “社区民警处在直接面对群众的最基层,所做的工作就像柴米油盐般的平凡,没有刑警的惊心动魄,没有特警的雷霆万钧。”5次被评为“社区民警之星”的90后民警张光一说道。

  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干得好的专职化社区民警队伍是加强派出所工作的关键。南川公安局局长王立说:“把社区警务工作作为南川的民心工程,与其他社会管理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并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物往基层流,保证社区民警真正扎根基层。”

  如何保证民警扎根基层?南川公安局出台了《加强专职化社区民警队伍规范化建设的七条规定》,规定新进民警一律充实到基层派出所,明确了社区民警不少于5 年的工作年限。在警力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南川公安局择优选用了民警63人、辅警80人担任社区警务工作,并配备了警用装备,落实了办公经费,切实从人、财、物全面给予保障。

  此外,南川公安局还制定了《派出所社区警务暨社区民警工作考核办法》、《社区警务工作手册》以明确社区民警工作职责,规范社区警务工作台账。把“信息采集、人口管控、场所管理、安全防范、服务群众”等工作量化为“硬指标”,并将其与评先评优、岗位调整挂钩。

  2015年,南川公安局评选“社区民警之星”60 人次,选拔任用优秀社区民警1人,其中2名民警被评为全市优秀社区民警。

  “只要你付出真心,就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张光一说,“当我下社区时,群众热情地为我递上一杯热茶、邀请去他家里坐坐,我心里特别感动和自豪。”

  筑牢平安防线,让群众“更安全”

  随着南川“工业强区、旅游名城、生态花园”发展战略的强力实施,在实现发展的同时,大量新居民涌入,各类社会矛盾交织叠加,社会治安形势面临新的挑战。

  面对复杂化的治安形势,南川区公安局重点围绕“人、事、地、物、组织”开展基础信息采集,确保对辖区情况“底数清、情况明”,为破案、维护稳定等工作提供了支撑。

  记者了解到,截止目前,南川区局累计录入流动人口、人户分离等信息约15万人次(户);2015年录入社会资源信息43大类250多种1200余万条,收集社情民意信息510条,报送综合研判报告470篇,利用采集的信息精准打击嫌疑人174人、破案500余件,抓获在逃人员19人。

  光靠“信息战”还不足以守住平安。南川公安局严打“两抢一盗”、进村入户宣传、最大限度地屯警街面,同时组建了50人的社区专职巡逻队,对街面、背街小巷、建筑工地等重点发案地区实行弹性错时巡逻防控,并将警情月发案升降率与队员奖惩挂钩。巡逻队组建以来抓获现行嫌疑人23人,协助破案50余起,受理群众求助36起,南川城区发案率下降17.5%。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除了开展“信息战”、组建“巡逻队”,南川公安局还与社区干部、治安积极分子、企事业单位一同组建了“红袖标”社区义务巡逻队、保安巡防队、矛盾纠纷联调联处队、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义务咨询队,开展“邻里守望”活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

  延伸工作触角,让服务“更贴心”

  “梁警官,我是大有镇的户口,到东城派出所能换身份证吗?”“办护照需要带哪些资料呢?”……一个个问题从梁磊的微信对话框中弹出。这是他组建的“你平安我心安”微信群,梁磊每天都要花至少半个小时为群里100多号人答疑解惑、发布警情提示、讲解安全防范知识,他们都是他在开展社区工作时加的辖区群众。

  像这样的通讯群南川公安局已开通了18个,此外还有21个微博账户。南川公安局借此延伸服务触角,构建起“微管理、微互动、微服务”新型微警务体系。

  除了警务上网,南川公安局还推出了外事报备、送证上门、一次性告知等便民利民措施,为群众代理户籍业务累计6500余次、送证上门300余次,把派出所建在了群众“家门口”。

  在社区警务室里,记者看到了为来访群众准备的座椅、饮水机、老花镜、急救箱以及确保“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的54块民警去向牌。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南川公安局编印了《便民服务小贴士》,张贴发放警民联系牌、联系卡2万余张。

  群众的小事就是公安工作的大事,家长里短、扶贫帮困也是社区警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南川公安局结合扶贫攻坚行动、“党员干部进社区”等活动,组织社区民警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除了开展安全防范宣传,有社区民警还当起了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空巢老人的“贴心儿女”、失足青年的“知心朋友”。

  据统计,2015年以来,全局社区民警帮扶困难群众500余人,解决群众难事1000余件,收到群众感谢信6封。

 

 

重庆南川公安局做实社区警务牢筑平安防线

责任编辑:沈思宇  
 

0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视频推荐  

重庆朝天门医院是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一家正规医疗机构。同时也是集医疗、科研、预防……[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