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全力打造两个百亿级产业园
10月21日,黔江区材料产业园和纺织产业园发展规划技术评审会在重庆雾都宾馆召开。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郑立伟,市经信委主任郭坚,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詹成志,市科委副主任王力军,市商委副主任熊林,市国土房管局副巡视员苏孝金,市环保局副总工程师高晓渝,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高嵩,重庆银行副行长杨世银,重庆三峡银行副行长万福建等出席评审会议。重庆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彭建,重庆市经信委副巡视员蒋爱民等10名专家参加评审。黔江区领导余长明、徐江、刘毅、何泽洪等参加会议。
会上,设计单位介绍了《黔江区材料产业园发展规划(2016-2025)》《黔江区纺织产业园发展规划(2016-2025)》编制情况。据悉,今年年初,黔江区委、区政府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探索建立“园中园”发展模式,决定在正阳工业园区重点打造材料、纺织、环保三大产业园区,委托重庆科学技术学院新材料研究中心和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启动材料产业园和纺织产业园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形成了两个产业园规划。
通过反复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黔江区材料产业园和纺织产业园发展规划标准高、起点高,目标定位明确,产业布局合理,符合“五大发展理念”和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定位要求,符合黔江工业产业发展实际。建议注重人才引进、培养,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为两个产业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合理布局产业,做好招商引资,完善产业链条,夯实产业基础,提升行业竞争力。与会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纷纷表示,将大力支持黔江材料产业园和纺织产业园的建设,在项目规划上给予指导、政策资金上给予倾斜、项目审批上给予支持。希望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产业集聚、产业培育、扩大开放等,进一步完善规划编制,让规划尽快落地。
郑立伟指出,两大产业园的规划编制,是黔江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对黔江发展意义重大。两个规划思路非常清晰、目标指向明确,值得认真研究推广。要更加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效性,使规划更加符合黔江的发展实际和产业未来发展方向;要更加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引领性和差异性,深入研究分析产业发展前景、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产业链效益等内容,让规划更接地气、便于操作;要更加注重规划落地,坚定不移的执行规划,持之以恒地建好两大产业园,推动黔江工业产业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郭坚指出,黔江把材料、纺织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既符合全市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又符合黔江实际,具有战略性、前瞻性。两大产业既是传统产业,也是朝阳产业,发展空间较大,市场前景广阔,带动就业作用强,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建议黔江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技术、产品创新,推动下游产业发展;加强与全市主导产业联动发展,积极与全市同类型企业沟通合作,在市场推广、降低成本等方面下功夫,提高市场竞争力;注重规划落实,加强产业链招商,高质量建好两大产业园区。市经信委将全力支持两个产业园区建设,在规划完善、招商引资、政策资金、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最大支持,帮助黔江早日把两大产业园建好、发挥效益,推动黔江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
区委书记余长明代表黔江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对参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简要介绍了黔江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说,黔江是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中的重点开发区,担负着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双重任务,为此,按照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在坚守绿色本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前提下,规划建设材料、纺织、环保三个产业园。各位专家对这次参与评审的两个产业园规划给予了高度评价,提出了很多合理的建议意见,具有很强的指向性、针对性和操作性。规划编制单位和区级相关部门要认真梳理、充分吸纳意见建议,认真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尽快形成正式成果,指导黔江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希望市级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黔江区材料和纺织产业园规划建设的指导,在项目引进、人才培育、政策资金、融资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助推黔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相关新闻链接
两大产业园简介
黔江区材料产业园
总体目标:到2020年,形成以铝材料、玻纤复合材料为主的材料产业园,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到2025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投入产出强度达到50亿元/平方公里。
重点企业培育:大力实施“123”重点企业扶优扶强计划,力争到2025年培育规模以上材料企业20家,材料企业创造产值、税利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25%以上。黔江铝产业要以发展铝加工为主,重点培育京宏源实业有限公司、配套的年产5万吨铝箔企业、年产3万吨装饰铝箔企业、年产80万只汽车铝轮毂企业;复合材料产业重点培育三磊集团、配套的年产1万吨玻纤增强SMC复合材料企业、年产5万吨改性聚丙烯企业、年产3万吨玻纤毡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GMT企业;镁产业重点培育元和利泰。
重点产品:主要发展科技型、节能环保型现代新型材料产业,深度开发功能性材料,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铝加工一体化项目全面建成投产,研发生产铸轧卷、铝板带箔、幕墙版、汽摩配套等新产品,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推进玻璃纤维项目建设,发展玻纤等复合材料,积极谋划碳纤维产业;拓展建筑材料产业链,重点开发新型墙体材料、防水密封材料、保温隔热材料等产品。
黔江区纺织产业园
总体发展目标:以现有丝绸工业园为基础,建成包含丝绸、棉纺、化纤产业,集纤维、纺纱、织造、印染、服装服饰及产业用纺织品生产和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纺织产业园区,到2020-2025年实现年产值100亿元,解决50000人就业。
产业结构目标:通过5-10年的建设,形成以棉纱、化纤、丝绸为主,织造、印染、成衣加工、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及纺织品服装贸易等配套的百亿级纺织产业群。
丝绸产业:建成1.2万绪缫丝能力,年产白厂丝1000吨,丝织品1000万米,实现工业产值10亿元。
棉纺织产业:建成40.5万锭纱锭,1万台织机生产规模,年产纱线5.5万吨,坯布5-6亿米,实现工业产值35亿元。
化纤产业:建成10万吨聚氨酯原液生产线,年产5万吨氨纶纤维、约1.5-1.8亿双鞋底,实现工业产值20亿元。
印染产业:建成1亿米织物染整加工能力,实现工业产值15亿元。
服装产业:建成年产400万件丝绸服装、1亿件(套)成衣及家用纺织品的生产能力,实现工业产值24亿元。
企业集群:培育年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的纺织企业5家,达到3亿元的10家,达到1亿元的20家,规模以上企业30余家。年出口创汇达到1亿美元。形成丝绸、棉纺、化纤、织造、印染、服装产业集群。形成企业分工配套、商贸流通快捷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产品配套能力达80%以上。
专家评审意见
材料产业园
1.规划以重庆京宏源实业有限公司、重庆三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元和利泰镁合金制造有限公司为依托,构建铝合金及其加工、玻纤复合材料深加工、镁合金压铸件三大产业链条,辅以新能源电池、硬质合金刀片等项目,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策划了21个重点项目,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2.规划发挥了重庆材料技术资源丰富的优势,以汽摩、电子信息、航天航空和建筑装饰等应用领域为重点。规划全面,产业布局合理,符合黔江实际情况。策划的主要项目在国内同行业具有先进性,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3.希望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注重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研发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规划蓝图变成现实,落到实处。
经专家评审讨论,一致同意通过项目规划。
纺织产业园
1.该规划充分分析了黔江区发展纺织产业的突出优势和制约因素,密切结合国家和重庆市对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布局、定位以及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技术路径合理,目标科学合理。内容上兼顾了原有产业基础,制定了丝绸、棉纺、织造、化纤、印染和服装等六个产业化项目。预计规划项目实施后,黔江区纺织产业产值将大幅提高,带动黔江区工业化水平提高。
2.黔江区纺织产业园发展规划的技术依托单位,纺织服装及相关科学研究实力雄厚,拥有较多高新技术成果和人才储备,可以为黔江区纺织产业园的建设、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建议在纺织产业园建设中,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
3.规划对项目的投资与经济效益指标进行了科学测算和评价。对建设子项目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提供简要可研报告,将为纺织产业园建设项目的迅速落地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经专家评审讨论,一致同意通过项目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