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山货+红色旅游 助力城口脱贫攻坚
10月10日,“长征路上奔小康”重庆全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城口县。作为重庆市第一个打出红军旗帜的县、第一个由地方红军攻占县城的县、第一个迎来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的县,现在正在利用自身旅游,绿色产业资源,帮助当地贫困户脱贫奔小康。
470多城口儿女牺牲在长征
城口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红色城口”的美称。
1929年,王维舟、李家俊领导固军坝起义,创建城(口)万(源)红军。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挥师城口,李先念、徐向前、许世友、王维舟等转战城口,留下了不朽的战斗业绩和光辉的革命足迹。据统计,苏区保卫战期间,只有5.7万人的城口就有近4000人投身革命,红军撤离时,500多名城口优秀儿女随军长征,470多人牺牲在长征途中。城口是重庆市第一个打出红军旗帜的县、第一个由地方红军攻占县城的县、第一个迎来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的县,唯一成建制建立了县、区、乡、村各级苏维埃政权的革命老区。
绿色山货,助力红色城口脱贫攻坚
重庆时报记者从城口扶贫办了解到,近年来,城口县紧紧围绕“生态为本、特色为魂、发展为要、民生为重”的发展理念和“人口下山、产业上山、产品出山、游客进山”的发展思路,通过扶贫政策的倾斜、资金的打捆使用等措施,全县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全力推进、成效明显。
譬如,城口山地鸡、老腊肉、核桃、板栗、天麻、洋芋……20多种城口原乡原味、自然一派的“绿色山货”,不仅是城里人的稀缺食材,还是助力红色城口脱贫攻坚的“天然利器”。
这些绿色珍品主要分布在畜牧、干果、中药材三大主导产业,据统计,三大主导产业在全县贫困村的比重,畜牧占60%、干果占25%、中药材占15%。 为此,城口县充分利用搬迁腾出的土地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广“林上挂果、林地种药、林下养鸡、林间养蜂”生态复合型模式,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改变传统耕作方式,积极培育干果、中药材、畜禽、中蜂等产业,让搬迁群众通过产业促发展,有效破解搬迁群众的增收致富难题,达到“一迁活全局”的效果。
红色旅游资源运用,打造休闲旅游美食街
此外,城口政府为推动老鹰洞风景区整体开发,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依托城口山地鸡举旗产业和老鹰洞红色旅游资源而打造的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休闲旅游美食街。项目按照“五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风貌)的原则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并规划建设28户“大巴山森林人家”。建成后,预计解决2万只城口山地鸡的销售问题,带动400户农户其中建卡贫困户200余户实现增收致富。目前经营的19户“大巴山森林人家”自去年年底开业以来,共接待游客5.2万余人次,营业额达3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