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朝天门医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重庆朝天门医院 > 合川> 忠县 向贫困发起决胜之战·重庆日报数字报

忠县 向贫困发起决胜之战·重庆日报数字报

来源:重庆朝天门医院 更新时间:2016-10-31直接问医生

忠县 向贫困发起决胜之战·重庆日报数字报

 

忠县橘海农家

 

忠县 向贫困发起决胜之战·重庆日报数字报

 

全国生态文明示范村——忠县拔山镇杨柳村

 

忠县 向贫困发起决胜之战·重庆日报数字报

 

忠县石子乡八斗台景区

 

忠县 向贫困发起决胜之战·重庆日报数字报

 

海螺集团垃圾焚烧厂区

 

2016年,忠县要完成50个贫困村、32198名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将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摘掉市级贫困县的帽子。

今年来,忠县从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帮助贫困户持续增收、聚集各方帮扶力量等方面,向脱贫之战发起全面“围剿”。

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补齐贫困村发展短板

10月13日中午,一台垃圾收运车开进忠县忠州街道磨盘村,穿行过苍翠掩映、瓜果飘香的村道,停在了修建在农宅前的生活垃圾收集点。

“以前,我们村到处是垃圾散落,污水横流。现在,生活垃圾都分类处理了,环境干净多了!”前来倾倒垃圾的村民周达禄感慨地说。

今年,忠县筹集资金3500万元,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乡)中转、县处理”模式,实现村庄垃圾收运管理集中化。其中,将包括磨盘村在内的72个贫困村,要求在年内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收运体系。目前,忠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置初见成效,第一批72个贫困村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已全部建成。

“在扶贫工作中,我县坚持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补齐影响贫困村发展的‘短板’。”忠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住房保障项目、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公共服务中心项目等方面,忠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以公共服务中心项目为例。忠县已合理布局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投入496.95万元新建、改(扩)建贫困村便民服务中心49个,为其设立了民政社保、卫生计生、法律援助等基本服务平台。同时,依托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成便民超市283个、电商网点179个、金融服务站点365个,39个农产品实现网上销售。

帮助贫困户持续增收

激发脱贫摘帽内生动力

为发展贫困村增收产业,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今年,忠县72个贫困村发展专业合作社63家、农业龙头企业28家、家庭农场大户212户。目前,28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与24个贫困村成功“联姻”,签订了花椒、蔬菜、辣椒、高粱、优质水稻等产业发展协议。

“做强做大一个产业,能形成一个链条,带动更多贫困家庭长效脱贫致富。”忠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忠县牢牢抓住让贫困户持续增收这一关键,激发了贫困村脱贫的内生动力。

一是做大盘强扶贫骨干产业。推动乡村旅游、柑橘、笋竹等特色效益产业向贫困村延伸布局,全县72个贫困村中66个村有特色产业覆盖,占92%。同时,鼓励和扶持贫困村发展休闲观光体验农业,重点打造石子八斗台、天子村艺术田园、双桂橘乡荷海等观光体验农业。

二是培育发展新型市场主体。利用2120万元市级切块资金和3300万元县级配套特色效益资金,撬动社会资金投入贫困村产业发展,72个贫困村累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3个。县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推进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今年已有143名外出务工青年返乡从事农业创业。

三是强化脱贫技能培训。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实现现有10076户贫困户实用技术培训全覆盖。组织贫困户参加“雨露技工”培训240多人次,贫困人口创业培训360人次。组织开展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已送培致富带头人120人次参加乡村旅游、社会化服务等专业培训。

发动各界积极参与

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大扶贫

8月30日,金科集团与忠县石子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等方面继续加大在该乡的产业扶贫力度。

此前,该集团已与石子乡杨兴村结成对子,捐赠帮扶资金500万元,帮助杨兴村完成危房改造、便民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建设,资助30名贫困人口就医和120名贫困户子女上学。

“脱贫攻坚,需要社会力量大力支持。”忠县相关负责人说,忠县整合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资源,汇集起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

一方面,各级部门开展了通力合作。今年,市农委38个直属单位党支部与忠县38个贫困村党支部开展了城乡支部结对联建。市农委扶贫集团落实帮扶资金3840万元,并引进400万元帮助白石镇巴营村、新生镇裕华村推进整村扶贫示范村建设。忠县各个部门将争取到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近8800万元,促进了72个贫困村加快基础设施等建设。

另一方面,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了扶贫。全县依托扶贫帮扶网、电商销售网、忠义忠州电商节,开展了“我帮‘亲戚’卖农货”活动,已累计帮助贫困户卖出农产品933万元;忠县籍退休将军蒋崇安动员蒋氏亲人捐资30万元,用于家乡汝溪镇白庙村脱贫建设……

扶贫故事》》

帮扶干部有真情 群众脱贫有信心

2016年是忠县脱贫攻坚工作决战决胜之年。全县72个贫困村均派驻了驻村工作队,并由18026名党员干部与20240户贫困户开展了结对帮扶。帮扶干部在贫困村农家院坝、田间地头的忙碌身影,带动了贫困群众坚决脱贫的信心。

A 忠县县委宣传部驻村扶贫工作队: 倾力多方协调,让贫困户住新家

10月13日,是忠县石宝镇云山村贫困户董仲香乔迁新居的日子。这天,她特意托驻村工作队队长谢晓明写了副对联贴在大门上:小院更新承德政,合家祝福话天伦。

董仲香今年75岁,虽有3个儿子,但家家都因各种原因致贫。为了不给儿子们增加负担,她单独生活在一间土房里。因年久失修,这间上个世纪60年代修建的房子早已破坝不堪。

今年上半年,忠县县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入驻后,帮扶干部周其钊和董仲香结下了对子。入户时,看着老人家破旧的住房,周其钊掏出500元塞到老人手中,“我一定要想办法争取政策,让你住上新房子。”

“安居,才能乐业。房子不解决,谈何脱贫?”在谢晓明的率领下,驻村工作队对全村进行了摸查。和董仲香一样,云山村还有7户村民的房子被确定为D级危房改造范围。

可是,按计划云山村只有6栋D级危房的改造指标。怎么办?

在县委宣传部的大力协调下,最终为云山村争取到“绿色通道”,将来年的2户改造指标提前使用,每户2.1万元的建房资金先由政府或社会爱心人士垫付。

“我愿意为他们修房子,哪怕一分钱都不赚!”工作队找到常年在农村修建房屋的工匠袁德辉,他不仅满口答应修建8栋房子,还愿意全部垫付建房资金。

于是,在一阵阵鞭炮声中,董仲香等8户贫困户的新房建设火热启动。目前,已有4户搬进新家,另外4户也即将完工。

B 贫困村凉泉村: 村里引不进企业,村干部带头办企业

忠县黄金镇凉泉村是个市级贫困村,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村民“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村子脱不了贫,村支书周光华有些委屈。可企业不愿来村里,怎么办?去年底,被“逼上梁山”的村干部们承诺:自力更生,村干部带头办企业!

村支书周光华、村主任陈时代、村文书喻洪山、村妇女主任周飞经过多方考察后决定,企业选择种植苦参。

今年初,4人注册了忠县盛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找了某药材公司老板入股,还与这个贫困村签订苦参收购合同。后来,村干部还找到曾在村里当过知青的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李琦入股,帮助村里开通电商平台,网上销售中药材、农产品等。

得知有两位“贵人”都入了股,3名村民也主动将入股资金送到了党支部。很快,一个由9个股东成立、投资近百万元的公司正式运营,凉泉村的300亩苦参基地建成了。

村干部带领村民办企业的消息不胫而走,主动前来考察的企业也多了起来。来自忠县县城的邓波在考察后,当即决定来村里办企业,投资100多万元发展100亩猕猴桃产业。邻村村民叶开福和周家文考察后,两人合伙投资100多万元,前来种起300亩高山特色蔬菜。

如今,这3家企业为当地20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其中,贫困户就占了1/3。以在苦参基地务工为例,村民平均每月工资可达1000多元。

新鲜经验》》

创新股权化扶贫机制

让贫困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今年,我们探索实施了新举措——扶贫项目资金股权化改革。” 忠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改革重在向产业施“策”,让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三者利益联结起来,帮助贫困户就近务工赚“薪金”、流转土地收“租金”、合作入股领“股金”。

其实,早在3年前,石子乡就依托八斗台一带凉爽的高山气候开始建设八斗台乡村旅游景区。其间,石子乡还引导农民以耕地、林地等入股,成立了八斗台乡村旅游股份专业合作社,实现集约经营、农民按股份分红。后来,该乡还将来自财政的扶贫资金量化入股,把部分股份配送给建卡贫困农户。

贫困户是怎样参与分红的?以杨兴村贫困户黄启春为例,他将自家7.58亩的荒地、林地和耕地全部入股,折成为7.58股,去年共分得3032元。到年底,景区还将以当年景区收入情况给贫困户再分一次红。去年,杨兴村乡村旅游服务业的收入达300余万元,人均增收在700元以上。而参股发展乡村旅游的农户达167户,去年共分红18万余元。

“‘财政注资、入股分红、自主经营、实现多赢’,让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持续共赢。”忠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2016年,为了建立合作社和贫困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的利益联结机制,该县将石子乡的旅游扶贫模式“升级”,试点启动扶贫项目资金股权化改革。

忠县扶贫项目资金股权化改革的模式为以“农业企业(合作社)+产业基地+贫困户”为合作,创建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的紧密利益连接机制,开展财政扶贫资金股权化改革试点,让农业企业(合作社)获得产业扶持资金,又持续稳定增加贫困户股金、薪金、租金等多种收益,同时解决了贫困村集体收入“空壳村”问题。

改革明确,按照新一轮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1000元入股,有多少人就有多少股。从2016起,每人每股保底分红200元,合作社连续不低于3年,农业企业保底分红不低于5年,贫困户至少增收改革红利194.28万元。项目村集体按贫困户股权资金的6%保底分红,连续保底分红不低于5年,村集体至少获得改革红利127.79万元。村集体收入继续用于村域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户帮扶救助事业。

如今,忠县第一批660万元产业精准扶贫资金、80万元资产收益扶贫试点项目资金已经用于扶持乡村旅游产业和花椒、笋竹特色产业,优选了2家农业龙头企业,组建了10家专业合作社负责实施。今年,参与股权化改革的贫困户862户2888人享受了保底分红,解决了12个村集体经济的持续收入难题。

声音》》

做到五个“更” 打赢脱贫攻坚“硬仗”

忠县县委书记 赖蛟

忠县要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必须做到五个“更”:担当更多。全县72支驻村工作队务必坚持做到吃住在村,聚焦到脱贫攻坚工作上来。推进更快。全县505个扶贫项目将于10月31日前全面完工。识别更准。严格按照“六进、九不进,一出、三不出”的识别程序,保证精准帮扶。算账更细。帮扶责任人要同贫困户一起算好“两笔账”:既不故意拔高,也不隐瞒不报;既要算好“当前收入账”,也要算好“预期收入账”。眼光更远。在实现脱贫“摘帽”后,持续3年帮扶队伍不撤、人员不散,财政扶持力度不减,贫困户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不变,财政资金优先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优先扶持股份合作产业、优先支持贫困村贫困户项目“三个不变、三个优先”的长效扶持政策。此外,还将重点在解决贫困群众基本医疗、义务教育、稳定增收三个方面创新机制。

本版文/李耀辉

图片由忠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重庆朝天门医院是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一家正规医疗机构。同时也是集医疗、科研、预防……[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