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朝天门医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重庆朝天门医院 > 合川> 潼南区教育系统师德标兵报告会 近万名观众全程观看

潼南区教育系统师德标兵报告会 近万名观众全程观看

来源:重庆朝天门医院 更新时间:2016-10-20直接问医生

(原标题:潼南区教育系统师德标兵报告会 近万名观众全程观看)

潼南区教育系统师德标兵报告会 近万名观众全程观看

“师德标兵”彭媛 潼南区教委供图 华龙网发

潼南区教育系统师德标兵报告会 近万名观众全程观看

“师德标兵”与参会领导合影 潼南区教委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9月3日16时22分讯(韦娜 罗东)彰显师德标兵魅力,争做教育教学示范。2013年,重庆市潼南区教育系统就开始开展“师德标兵报告会”活动,2013年到2015年期间,先后有20位标兵登上师德报告的演讲台。9月2日,在“2016年重庆市潼南区教育系统师德标兵报告会”上,又有7为师德标兵登上演讲台,讲述他们的教育故事。潼南区人大副主任陈建华、重庆市教委人事处副处长齐正军、潼南区教委班子成员以及各界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因为爱,她在特殊教育学校坚守18年

活动当天,来自潼南一中的张淑霞、古溪中学的谭晓玲、上和小学的周恒、特殊教育学校的彭媛、潼南中学的刘正菊、卧佛中学的李强以及梓潼小学的蒋滨川等7为师德标兵分别作了师德报告,特别是特殊教育学校彭媛老师的故事让在场很多观众热泪盈眶。

彭媛一毕业就到特殊教育学校工作,初到学校时她只打算教一段时间就离开,但通过与孩子们相处,师生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发现,她爱这群孩子,所以舍不得离开。也正是因为爱,让她在特殊教育学校坚守了18年。

特殊教学学校的孩子们听不到声音,为了让他们感受气流、找准发音,彭媛将自己的嘴贴近孩子们的手背,让他们通过体验气流的大小去分辨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她甚至让孩子们把食指伸进她的嘴里,让他们感受舌头的位置……尽管她很努力,但最开始学生学习起来还是很困难,有时候他们发准一个音要一学期、一年甚至更久,但彭媛始终都没放弃。

今年1月的艺体节,这群听不见声音的孩子们却能随着音乐节奏跳舞,其精彩的表演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但精彩的背后是师生们辛苦的排练和无悔的付出。“为了排练这次节目,孩子们很刻苦,从去年3月就开始准备,每天至少练习3个小时,从编排到最后表演,共花了600多个小时,36000多分钟。”彭媛说。

为了教育梦,他一直为母校奉献力量

“只要罗家坝村小还在,我就不走。”这是上和小学罗家坝村小教师周恒在活动现场说的一句话,他也在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个能说到做到的人。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村小,为农村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

“罗家坝村小是我的母校,读书期间,每年都要换老师,开学我们最担心的问题就是老师不再给我们上课了。”周恒表示,从那时起,他就励志要当一名老师,一名罗家坝村小的老师。

不久他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走上三尺讲台,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小的教育梦实现了,但现实的难题又浮出了水面。

母亲病重、父亲身体欠佳,靠当老师的微薄工资根本无法支付这些费用。迫于经济压力,周恒在一个暑假选择去深圳打工,但秋季开学前的一个电话又让他重返学校,继续教书育人。

“喂,周老师啊,要开学了,你好久回来哟,娃儿天天催着我给你打电话,就怕你不回来。”一天,周恒接到了一位学生父亲打来的电话。家长的一席话勾起了他儿时担心老师不再回来给他们上课的种种情景,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回到学校。

“既然回来了教就要教好学生。”回校后,周恒不但努力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素养,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解决学校遇到的困难。农村学校的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方法掌握不多,他每周二就与家长探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学校食堂人手不够,他抽空就去帮忙洗菜、切菜……在学校、老师、以及孩子们共同的努力下,如今的罗家坝村小已办得越来越好。

“从教时难别亦难,薪酬羞涩志不残。情做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洒泪干。授业哪管朱颜改,解惑怎知单衣寒。七十二行小康路,桃李天下明朝看!”为了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热情,周恒现场还展示了自己创作的诗歌《从教》,现场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据了解,本次报告以人民小学为主会场,其他83所学校设分会场,采用同步视频直播的方式呈现。全区教职员工、部分学生家长代表、社会各界人士,共计10000人全程观看。

(原标题:潼南区教育系统师德标兵报告会 近万名观众全程观看)

潼南区教育系统师德标兵报告会 近万名观众全程观看

重庆朝天门医院是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一家正规医疗机构。同时也是集医疗、科研、预防……[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