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初显
按:自2014年4月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以来,璧山区强力推进以“一河三湖九湿地”为格局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投资近40亿元建设了一大批水生态工程,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果。
一是推进“活力水城”建设,城区水面占比已提高到9.3%,人均水域面积达到9.3㎡,水网密度达到2.6㎞/㎞2。
二是实施外域调水丰水工程,通过17公里的隧道和管道,与长江提水供区工程九龙坡段相连,预计2017年起向璧山区日供水17万吨。
三是实施蓄水增水工程,新建成2座中型水库、8座小型水库,新增工程拦蓄能力4400余万m3。
四是实施中水回用工程,中水利用率达43%。
五是对新建成的居住区、公共广场优先进行水景观打造,建成水景观工程200余处。
六是实施观音塘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工程,建成“沉水植物——底栖动物——鱼类——微生物”的完善群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预计年底前可呈现“水下森林”效果,公园内水生态文化科普馆预计12月对市民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