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垫江县深化“五大改革”增添发展动力
一是推进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实施三大功能区差异化扶持政策,坚持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坚持注重公平、兼顾效率的原则,统筹发展需要与财力可能,增强城市发展区和农产品生产区财力,加大对生态保护区的支持力度,引导资源优化配置。2015年,县对乡镇一般性转移支付22103万元,同比增长29.39%,专项转移支付10018万元,同比增长52.2%。通过财力适度向乡镇倾斜,有力促进乡了镇政权建设以及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2016年是财政体制的收官之年,对下一轮乡镇财政体制的制定,将在2012年乡镇财政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县与乡镇的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关系,理清乡镇的支出责任与支出范围。
二是规范政府债务管理。按照新《预算法》的要求,将债务纳入了财政预算管理。按照“制止新债、摸清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要求,严把制度建设关,严把“三量”管控关,严把债务基础关。2015年,政府性债务余额39.9亿元,债务率62%,债务在绿色可控范围之内。同时,加快存量债务置换,优化债务结构,今年将置换综合年化成本8%以上的债务,限制综合年化成本7%以上的债务,力争债务综合年化成本降至6%以下。
三是探索乡镇考核激励模式。为进一步激发乡镇(街道)发展动力,有效发挥考核激励导向作用,今年,财政局探索乡镇财政考核模式,改变以往财政考核单一与非税收入挂钩,导致乡镇间在非税收入上恶性竞争,虚增收入等现象。通过探索改革,将财政考核与乡镇税收收入挂钩,促使乡镇加大协税扶税力度,大力抓经济,促发展。
四是推行“营改增”全面试点改革。2016年5月1日起,该县推开“营改增”全面试点改革,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实行“营改增”全面试点改革后,按照“企业做加法、政府做减法,社会做乘法”的要求,各行业税负基本实现了只减不增。同时,妥善处理营改增与财税扶持政策的关系,认真分析研判营改增后的行业减税情况,引导减税红利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微企业和有市场、有效益的工商企业倾斜,避免出现实体经济受益不充分的现象,确保各项税费减免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好,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五是落实工业园区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为深入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加大园区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封闭运行,资金独立,自求平衡,滚动发展”的总体原则,拟定了《关于工业园区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方案的意见》。工业园区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园区平台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园区根据自身的发展和偿债实力,科学融资举债,合理控制园区融资举债规模,有效规避债务风险。实行年初经费预算管理,自主理财,可以充分激发园区运营活力,促进园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