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正引领重庆发展为现代化大城市
10月15日上午,来渝参加“2016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的部分中外嘉宾走进中共重庆市委,围绕“五大发展理念在重庆的实践”主题进行了座谈交流。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郭业洲、徐绿平出席了座谈会。 据了解,走进中央部委是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的一个品牌性活动。在前年和去年的会议中,参会嘉宾曾走进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党校等。此次是第一次走进省(直辖市)级别的党委,目的在于让参会嘉宾能够近距离观察省一级党委的工作状态,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不同层级的党组织是如何运转的。 重庆市委副书记张国清向嘉宾们介绍了重庆近年来的发展思路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并回答了部分嘉宾的提问。他表示,中共重庆市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改革发展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效。事实证明,只要把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与实践紧密结合,就能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嘉宾们仔细聆听情况介绍并踊跃提问,对于重庆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完善民生福祉等方面显示出浓厚兴趣。不少嘉宾表示,通过这几天的参观了解,感觉在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重庆正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重庆市委在工作中的不少有益探索值得各方借鉴。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
让五大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瓦努阿图统一运动改良党主席、政府总理夏洛特·萨尔维对重庆实施的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非常关注,认为这充分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在基层的落地生根,并有力推动了各区域的差异化发展和协调发展。他说,这样的发展方式既符合实际,又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能有效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也能更好地消除贫困和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瓦努阿图虽然只有27.8万人口,但在这方面仍然可以有所借鉴。 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行政书记伊格纳修斯·乔姆波也对重庆的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印象深刻。他说,整个城市根据各地不同的禀赋被划分为若干功能区域,每个区域都遵照自身实际采取不同发展路径,这是非常科学合理的部署。特别是规划中贯穿了绿色环保的理念,使发展更具有可持续性。伊格纳修斯·乔姆波表示,津巴布韦目前需要为民众提供包括住房、用水用电等公共服务,迫切需要更科学高效的功能区域规划:,“希望能通过这次对话会和深入重庆市委活动加深友谊、学习经验,为本国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总书记格维德·曼塔谢说,重庆实施的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是非常明智的决定。非洲人国民大会将借鉴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取得的经验,结合本国实际寻找适合自己国家的发展方向。创新和开放
为重庆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地处内陆腹地的重庆用传统眼光看无疑属开放“末端”。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在交流中却认为,重庆有两个亮点让人刮目相看。其一是借助“渝新欧”铁路等载体,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从内陆腹地跃升为内陆开放高地。其二是在制造业面临冲击挑战的大背景下,重庆将制造业“微笑曲线”延长,大力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创新与开放两者并行,有效激发了创新创造的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讲座教授王绍光上世纪90年代第一次到重庆,当时他认为这里并不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但时隔十多年后,重庆发生的巨大变化令他颇为惊叹。王绍光表示,重庆迅速发展的原因离不开当地党委坚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以开放的发展心态进行科学统筹规划,从而使这座中西部城市得以迅速成长。 韩国高丽大学亚洲研究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正男教授曾经去过中国很多城市,而重庆给她的印象——第一是“空气特别干净”,第二是“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支点,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李正男说,通过这次交流,她更加了解到重庆正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有力推进对外交流合作。相信下一步重庆必将成为中国的内陆开放高地,与各国各地区分享开放发展的成果。让人民群众
共享更多发展成果 在座谈交流中嘉宾们得知,去年重庆财政资金用于民生的支出部分中,有60%投入到了发展相对较慢的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确保这两个区域的1000多万居民能享受到和其他区域均等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中国研究教授费立民对此给予赞赏。他表示,为了提高全市3300万人口的生活水平质量,重庆市委有非常良好的规划和愿景,也采取了积极有效的举措。在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文化医疗、脱贫攻坚等多个领域,都已取得较好成果。同时在政策制定方面,重庆市委也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确保“既当期可承受,又长远可持续”,有助于稳健地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清华大学教授、加拿大中国研究学者贝淡宁在渝这几天曾与不少市民聊天,感觉“这里的人民很热情,对这座城市有很强的归属感。”贝淡宁说,这种归属感源于重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良好的发展态势,也源于群众对党委工作的认同:,“这表明重庆市民真正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发自内心地喜欢这座城市,为家乡的发展而自豪。”
据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