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朝天门医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重庆朝天门医院 > 合川> 大山深处的脱贫之路——彭水县国土房管局精准扶贫进行时

大山深处的脱贫之路——彭水县国土房管局精准扶贫进行时

来源:重庆朝天门医院 更新时间:2016-10-17直接问医生

大山深处的脱贫之路——彭水县国土房管局精准扶贫进行时

润溪乡白果村高山移民新村

大山深处的脱贫之路——彭水县国土房管局精准扶贫进行时

润溪乡烤烟烘焙加工,农民的又一稳定收入

大山深处的脱贫之路——彭水县国土房管局精准扶贫进行时

市国土房管局局长董建国在彭水县樱桃村黄地峡巴渝民宿示范点调研

  彭水县地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是“七山两水一分田”的农业大县,也是全市贫困人口最多的4个县之一。在持续推进的脱贫攻坚工作中,该县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强化攻坚意识,始终把脱贫攻坚当成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实事,制定了“2017年全县99123名贫困人口越线达标、115个贫困村整村脱贫、贫困县整县摘帽”的目标。

  彭水县国土房管局在全县脱贫攻坚战中,苦干实干,义不容辞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担当起自己的重大责任。

  A、用活土地政策 地方经济发展之需

  “保经济增长、保耕地红线”,这是国家的土地基本政策。可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要用地,贫困户搬迁建设要用地,农业产业化发展要用地,土地从哪儿来?这是摆在国土部门面前现实的问题。

  “全力以赴向上争取土地指标、主动作为创造土地指标、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指标、科学合理调配土地指标。”彭水县国土房管局负责人说。

  通过全局上下共同的努力,市政府支持贫困县600亩建设用地指标及20公顷新增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等已经获批,极大地支持了重点项目和产业项目的用地急需。

  特别是在全县“三城两区”的用地布局和结构优化中,将80%的建设用地布局在生态城市核心区,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保障支撑。最近获得4A级品牌的蚩尤九黎城景区本是一片一遇洪水就冲得乱七八糟的荒地,可是经过合理规划与精心打造,这里已经是一片苗族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旅游的崭新天地。作为未来的第一支柱产业,蚩尤九黎城的开发预示彭水旅游产业的大步迈进。当然,项目区的贫困户也从此摘下了贫困的帽子。

  农村宅基地复垦是节约集约土地的重大举措,优先备案入库、优先复垦、优先地票交易、优先直拨价款的“四优先”政策,则是彭水县国土房管局针对贫困户在宅基地复垦中又一制度创新。因为创新,今年已完成33个复垦项目验收,减少建设用地1887亩,3000余户建卡贫困户已经或即将迁入集中安置的美丽新居。

  B、加大土地整治 产业帮扶精准之作

  龙射镇大地村的建卡贫困户许大林60多岁,家住高山之上,距镇政府10多公里,距村委会也有6公里,几年前没有公路,陡峭的山路一度阻隔了许家致富的希望。

  他家六口人,儿子媳妇在外地打工,现在就他和老伴及俩孙女住在一起。他说,这一年光地里玉米种了10亩,收入可以达1万元以上;玉米收获之后,又种上荞麦,一亩有250公斤收成,可以有2500元的收入;还养了5头肥猪,已经卖掉3头,又是一笔不错的收入。当然,他已经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彭水县国土房管局在全县土地整治项目布局中,以贫困村为重点,以贫困户为对象,实施产业、用地、资金上的帮扶。龙射镇5个贫困村,2015-2016年共安排实施6个土地整治项目,总投资达2038万元。其中重点帮扶的大地村、银木村共实施土地整治项目3个,总投资达1768万元。

  通过土地整治,原来水土流失的土地筑起了混凝土的堡坎和生产路,排水沟及防旱水池等基础设施也合理规划建设,混凝土浇筑的生活路也通达农户家门口,土质提高了,粮食增收了,生产方便了,交通便捷了,经济宽裕了。

  当然,农业产业化发展才是根本的脱贫之路。大地村通过土地整治已经形成了榨菜种植和加工的产业链,从而形成了村民种植有收入、榨菜厂务工有收入、榨菜原料和成品运输有收入的多条增收门道。对口帮扶的县国土房管局实施农户榨菜收入的奖励政策,根据村民的榨菜收入多少进行奖励,鼓励村民扩大产量和规模。

  今年,该局已开工20多个土地整治项目,大地村只是其中之一,半年时间已基本完成。项目基本以贫困村为重点,以建卡贫困户为对象,以农业产业化服务为导向。比如长生镇遍地的油菜花,土地整治建起了乡村旅游的自行车便道,打造的是乡村休闲旅游的格局;平安镇有种植蔬菜和猕猴桃的基础,连成一片的蔬菜和猕猴桃基地,那是整治之后的效果;鞍子镇大片的水田,绿意盎然的水稻,那是土地整治后换来的丰收景色;润溪乡和龙射镇的烤烟和榨菜基地,更是县国土房管局的牵挂,该局与润溪乡协同中国烟草建起了烤烟烘烤厂,村民通过自动控温的电烘房,保证烟叶质量和收成的稳定。同样,该局与龙射镇大地村的榨菜合作社配合建起了榨菜厂,每年几千吨的榨菜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保证着村民持续的收入。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农业产业化扶贫发展的持久之路。今年,该局已投资5200万元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4.96万亩。

  C、高山生态搬迁 乡村旅游生财之道

  一大片的农民新居,一座座漂亮建筑,每户平均建筑面积近300平方米,共64户,坐落在润溪乡白果村海拔1200多米的高山上,彭石公路擦身而过。这是该村宅基地复垦之后的农民新居,吸引着游人的眼球。

  据该村村支书秦礼明介绍,该村这几十户以前都生活在周边的大山之中,生活与生产条件相当恶劣。比如说建卡贫困户余太勇家里四口人,老房子破烂得即将坍塌,遇上这一次生态移民搬迁,通过宅基地复垦和高山移民政策人均奖励的补助,自己才负担几万元,一家人今年春节欢欢喜喜地团聚在这宽敞的新居,心里的感激自不在说。该村已经在筹划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毕竟这里的夏天属于舒服清凉之所。

  白果村的农民新居只是彭水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据了解,通过宅基地复垦,全县79个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或已经入住或正在建设,规划搬迁安置人口22329人。同时,为着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已为农户办理规模化种植、畜禽养殖设施等9宗119亩的用地手续。

  D、建设巴渝民宿 精准扶贫探索之路

  9月22日,彭水县万足镇廖家村,海拔800余米,有一个叫做“美人窝”的地方,一片极具苗族风情特色的建筑群正拔地而起,一辆辆重型卡车爬上陡峭的山崖,把一车车的建筑材料送到工地。

  这里正在紧张施工巴渝民宿项目。这是贫困户以地入股、以房联营的方式而推出的旅游扶贫项目,通过对建卡贫困户宅基地的复垦,既可以彻底盘活农民宅地院坝资产,彻底告别贫困的身份;又可以以长期体验式的旅游项目,走上持续的富裕之路。

  据介绍,巴渝民宿项目通过建卡贫困户宅基地复垦,不但新增了耕地,也保证了新建巴渝民宿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尚有多余的建设用地转换成地票交易。复垦之后的补偿资金加上地票交易的收入,以及由国土部门担保贷款筹集的建设资金,在县委、县政府及全县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到位,使项目得以快速推进。今年8月才开工建设的项目,一个多月的时间10幢小楼已初具轮廓。每栋小楼建筑面积达300余平方米以上。楼下一层近100平方米,按照家庭起居规划设计,楼上二层按照酒店客房标准布局,每栋楼规划出13个标准客房的规模。

  从高高的山崖上望出去,乌江彭水电站大坝内碧水清波,湖光山色;百里“乌江画廊”,青山绿水,十里之内的秀色尽收眼底。阿依河漂流的出口和乌江画廊的万足码头起点离这里仅5公里,游客资源唾手可得。

  巴渝民宿项目落地点的选择首先考虑的就是先天的禀赋。万足镇的美人窝项目在乌江画廊景区,润溪乡的大厂坝和黄帝峡项目同样紧邻摩围山景区,环境美,海拔高(约800米),空气好,让人神清气爽。

  这些项目建设的初衷就是为着这些大山深处实在无法摆脱贫困的群众。如美人窝就有8户村民,他们本身散居在周边几公里的大山里。当他们看到项目建成后的效果图之时,当他们确定了今后新的居住小楼和环境之时,当他们得知自己也将成为游客的“房东”之时,当他们知道政府还将进行旅游接待的免费技能培训之时,内心充满了喜悦与满足。

  这是一个对于贫困户完全没有还款压力的项目,因为市国土房管局下属的民宿公司全面担保并运作市场,通过网络平台宣传并进行客源的引导与调节。

  该项目是市国土房管局为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而提出的创新思路,为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而出炉,由此并确定了全市彭水、酉阳、巫溪、城口4个边远贫困县先行试点,彭水的美人窝、大厂坝、黄帝峡3个试验点39户108人的建卡贫困户将迎来命运的彻底转机。

  相关链接

  彭水县国土房管局2016年通过土地整治全年新增耕地指标3078亩,已完成33个复垦项目验收,减少建设用地1887亩;实现地票交易1792亩,交易金额3.35亿元,到位历史交易项目地票资金4.1亿元,盘活农村存量资源,助推精准化扶贫进程。

  文/杜成纲 余显成 图由彭水县国土房管局提供

(责编:王嫚、张祎)

重庆朝天门医院是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一家正规医疗机构。同时也是集医疗、科研、预防……[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