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朝天门医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重庆朝天门医院 > 合川> 红色故事:贴在门板的红军纸条

红色故事:贴在门板的红军纸条

来源:重庆朝天门医院 更新时间:2016-10-17直接问医生

    中青在线重庆10月11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田文生 实习生 乔梦雨)今日,“长征路上奔小康”重庆全媒体“走转改”采访团行至重庆市彭水县。彭水地处重庆市东南部的武陵山腹地、是重庆7个革命老区之一。

    红三军曾在彭水开展活动,1934年3月,湘鄂西中央分局召开会议,决定向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发展,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之后转入黔东,开辟黔东根据地。

    当年5月7日,贺龙率领红三军3000余人,从黔江水车坪出发,经桐木溪、青蒲垭到桑柘坪,当夜,红军冒雨奔袭彭水县城,在猪头菁、大堰塘、三肩坡与敌遭遇,迅速突破防线。8日上午9时左右,攻进彭水县城,歼敌一个营,俘敌400余人,缴枪300余支。

红色故事:贴在门板的红军纸条

红三军第七师驻地旧址(黄学珍三合院)

红色故事:贴在门板的红军纸条

红三军第七师驻地旧址(黄学珍三合院)

    其中,红三军第七师驻地在彭水黄家镇村民黄学珍家的三合院,饥肠辘辘的红三军第七师机炮连一排的战士们推门进了黄学珍老乡家里生起火,做了一顿饭,烧了他家几根柴禾,用了几根大葱,吃了半坛咸菜。临走时,官兵们留下6升黄豆作为对他们并不知道姓名的这家老乡的补偿,并写下了一张纸条贴在了门板上。

红色故事:贴在门板的红军纸条

黄家镇村民

红色故事:贴在门板的红军纸条

红军留在黄学珍家门板的纸条(复制版)

    黄学珍回来后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屋内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门板上贴着一张纸条,黄学珍感概万分,捧起黄豆情不自禁地感叹:“红军真是咱老百姓自己的军队呀!他们与又杀又抢的国民党军队完全不同。”

    他决心将纸条保存下来,作永久的纪念。由于纸薄,粘得又结实,揭下来纸条就会撕破。可如果不揭下来,当地正处在国民党政权统治下,自己的生命和纸条都难以保住。于是黄学珍买来了一张门神画,贴在门板上,正好把纸条盖住。从此以后,每逢过年,他都小心翼翼地揭下旧门神画,换上一张新的门神画。

    解放后,黄学珍揭去了门神画,露出红军留下的纸条。1958年,他主动把带有纸条的门板锯下,交到涪陵军分区,后经成都军区展览办公室移交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在2015年,通过多次向相关部门衔接后,黄家镇争取到了40万元资金对红三军第七师驻地旧址(黄学珍三合院)进行了保护、修缮,对这一见证历史的文物有效实施了保护。

红色故事:贴在门板的红军纸条

彭水黄家镇红军街

红色故事:贴在门板的红军纸条

红军街的讲解员

红色故事:贴在门板的红军纸条

采访团在听取现场讲解

    此外,彭水还有红军街、红军渡广场等景点。今年正值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彭水更是以红三军第七师驻地旧址(黄学珍三合院)为基础,以红军街为衔接,弘扬革命传统,着力打造黄家镇红色旅游小镇。

重庆朝天门医院是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一家正规医疗机构。同时也是集医疗、科研、预防……[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