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七旬老人黄华清 劝人为善自得其乐
黄华清(左)利用逢场天说唱、讲解《双槐善书》 通讯员 周云 摄
9月22日,笔者为创作“巴渝廉政家训家规故事”,大清早前往合川区双槐镇宏新村,采访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双槐善书》的第四代传承人、76岁的黄华清,准备创作一篇关于《双槐善书》的家训故事。
由于未事先预约,黄华清已于大清早搭乘二儿子黄会强的摩托车前往狮滩镇,到狮滩街上说唱、讲解、销售《双槐善书》。尽管如此,笔者决定从双槐赶往狮滩,现场采访说唱、销售《双槐善书》的他。
9月22日是狮滩的逢场天,当笔者赶到狮滩时,街上是来来往往赶场的村民。笔者在狮滩派出所附近的狮滩场口,看见正在向赶场的村民说唱、讲解、销售《双槐善书》的黄华清。
“尊老爱幼最为先,今天听我说一段。父母生我不简单,从小长大说根源。母亲生我一岁满,叫我打登立端端。儿女长至三岁满,又怕岩边和水边。儿女张至四岁满,幼儿老师耐烦点。儿女长至五六岁,送到学校读语言。又怕老师管不严,又怕儿女不钻研!”
“《善书》俗名‘劝世文’、‘劝书文’或‘劝善文’,即奉劝世人作善事的文章,说唱《善书》也叫‘卖善书’,是一种单人说唱、众人帮腔的民间文艺。”在黄华清身旁,听《双槐善书》、买《双槐善书》的村民走了一起又一起,买《双槐善书》的村民大多为中老年人。村民说,花一块钱买一本回去读给儿子和孙子听。据黄华清介绍,今天他带了200多本《双槐善书》到狮滩赶场,目前已卖了60多本,免费送了20多本,说唱、讲解、销售和赠送《双槐善书》是他人生的一大乐趣,因为《双槐善书》能劝人为善。
黄华清说,在他之前,还有三代《双槐善书》传人,其曾祖父黄新增为第一代传人,祖父黄志开为第二代传人,父亲黄亮才为第三代传人,他为第四代传人。作为《双槐善书》的第一代传人,曾祖父黄新增在百年前便把劝人行善的“劝世文”用《双槐善书》的形式唱了出来,至今已有100年历史。薪火相传,从曾祖父开始,黄华清祖祖辈辈都是双槐镇的农民,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将《双槐善书》传承下来。劝人行善,与人为善,弃恶扬善,已成为双槐黄氏家族的家规家训。(周云)
受家族家风的影响,黄华清的三个弟弟黄远秋、黄远云、黄远贵与他的两个儿子黄金超、黄会强和侄子黄会明、黄会云、黄会伦也喜欢说唱《双槐善书》,将劝人行善传播开去,《双槐善书》至今已传至第五代。尤其是儿子黄会强,除了创作和表演《双槐善书》外,还能在传统《双槐善书》基础上进行创新,让《双槐善书》切合改革开放、反腐倡廉、文明创建、优生优育等时代背景,为《双槐善书》注入新的时代内容。
“以前不孝顺老人的媳妇听了我们讲《善书》,也开始尊敬老人了!以前小偷小摸的摸包贼听了我们说《善书》,手脚也干净了!以前贪玩好耍的小学生听了我们说《善书》,也不当‘躲学狗’了!以前不大理事管事的干部听了我们说《善书》,对老百姓的态度也好了!”黄华清说,通过《双槐善书》宣扬传播,不少家庭也购买《双槐善书》,把《双槐善书》作为家规家训,警醒自我,教育后人,《双槐善书》也成为村民喜欢的“乡村畅销书”。
“每本价格1元,半卖半送,只要喜欢,不拿钱也可以!”据黄华清统计,几十年来,由他送、卖、编、刻、印的《双槐善书》小册子约40余万册,说唱《双槐善书》的足迹遍布合川双槐、龙市、小沔、涞滩、狮滩、肖家、三汇、清平等大小场镇,甚至辐射到周边岳池、华蓥、遂宁等地,庙堂前、街头上、院坝间,到处都能看到他说《双槐善书》的身影。几十年的传唱,不仅有效的保护传承了《双槐善书》这一民间艺术,也广泛宣传了行善、从善、扬善之风。
作为《双槐善书》第四代传承人,黄华清表示,只要能够走动一天,就把《双槐善书》传唱一天,让更多的人知道《双槐善书》,也让更多的人来行善、从善、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