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女婿”庄奴 曾常年居住在南岸(1)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那个一辈子与诗情画意相伴的老人走了。11日清晨6点11分,庄奴先生在重庆逝世,享年95岁。
风靡全球华人圈的《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见炊烟》《冬天里的一把火》词作均出庄奴之手,他与乔羽、黄霑并称“词坛三杰”。
没有庄奴就没有邓丽君
庄奴与乔羽、黄霑并称词坛“三杰”。庄奴写词60余年,作品超过3000首,很多歌曲都让人津津乐道,传唱至今,经久不衰。
60多年前,庄奴在一次闲暇时光里写下《绿岛小夜曲》,让他以词人的身份一夜成名。但让大家真正认识庄奴,就不得不说一个歌手,那就是邓丽君。
据庄老生前讲述:有一天,一个人拿份歌谱来请他填词。问是谁唱、长什么模样,来人告诉他,演唱者是邓丽君,脸圆圆的,声音甜甜的。他一看旋律,也是甜甜的感觉,脑海里马上冒出三个字——甜蜜蜜。不到5分钟,传唱至今的《甜蜜蜜》就写成了。此后,庄奴创作的《何日君再来》、《海韵》、《原乡人》、《小城故事》、《又见炊烟》、《踏浪》等许许多多歌曲,都是随着邓丽君那“甜蜜蜜”的歌声而风靡的。
据庄奴身边的亲友讲,邓丽君去世那天,庄奴就在重庆。接到从台湾打来的电话后,他写下了《美丽的倩影》、《何日君再唱》,纪念“最爱最爱的爱徒小丽”。
可以这样说,邓丽君唱的歌中,约八成都是由庄奴作词。有媒体评论:没有庄奴就没有邓丽君,邓丽君的奇迹也是庄奴的奇迹。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歌曲《甜蜜蜜》从上世纪70年代末一直红到了现在,被邓丽君、王菲、黎明、鹿晗等众多明星演唱过,经久不衰。
重庆人庄奴
“我眼中的重庆是最美的重庆,我对重庆怀有深深的爱……”
庄奴和重庆的缘分有多深?说出来你都不信——他和重庆结缘超过了70年。
结缘
庄老生前没少上过媒体的头条,不过很多都和其艺术成就有关。不少报道中,都曾回顾其传奇的一生,有过这样一个职业的描述:在台湾,庄奴做过记者,当过编辑,生活拮据时,就写些散文、诗歌、小品赚点稿费……
庄奴生前常成为报道对象,实际上他在年轻时也报道过别人,而且他还是新闻“科班”出身——中华新闻学院。只是那个年代上新闻学院,目的比较“单纯”:因为中华新闻学院每人可以发一袋面,然后可以用这袋面养家糊口。
庄奴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和母亲最后一别时,好像都没有话别,我悄悄地离开家,偷偷到后方参加抗日,跟父亲母亲一告别的话,那他们就不让我去了。”
那时候,庄奴还回家过一次,母亲只说了一句话“回来了”,当他再次离开家时就是永别。实际上,新闻学院没有上多久,他就到了大后方参加抗日。
也就是这个时候,他第一次踏上了重庆的土地。大约是在1943年,20岁出头的他来到大后方。为何来重庆?庄奴生前曾说过,主要还是身染重疾靠中草药幸运治愈,他报考空军飞行员因身体太弱被调到地勤,后来就来到了当时的重庆铜梁训练。
续缘
第一次来重庆,庄奴呆的时间不长,不到100天。3个月后,他离开铜梁,去了成都,1949年他又去了台湾。他自己也没想到,1943年与重庆一别,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已是40多年之后。
2011年的冬天,庄奴和重庆报界前辈牛翁,有一场被本地媒体称为“20年的相会”。
“不晚不晚,我们曾经见过一面,那是二十年前的事啦!”牛翁将20年前的一次相见娓娓道来,“1991年,庄奴受邀来重庆为电视纪录片《神女峰的故事》创作解说词,那时候我也有幸前往座谈会参与研讨,也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我还记得那时的午餐就是每人一盒盒饭,外加一个鸡蛋。”
当时聊起20年前的事,牛翁仍然记忆犹新,“虽然当时庄奴已经是著名词人了,不过我却大胆建议他把那首词删减一些,只是有些地方啰嗦了一点,没想到他真的听取了我的意见。”
两位老人交谈甚欢,不仅谈起过往的不少趣事,还一起参观了晏济元美术馆珍藏的书画作品。庄奴感慨地说:“晏济元和我老伴很熟,所以他1995年拍纪录片时也邀请了我们夫妇俩,我还为纪录片写了一首主题歌《晏济元的一个世纪》,并前往晏济元家做客,当时晏老特意下厨做了一道宫保鸡丁。”当年说起仙逝的晏济元,庄奴唏嘘不已,“今年年初在报纸上看见他去世的消息,深感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