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促荣昌工业经济“蝶变”
截至8月底,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31.1亿元,增长14.5%;规上工业总产值484.6亿元,增长15.0%;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15亿元,增长21.2%……这种良好态势的形成,得益于近年来我区的创新驱动战略。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今年以来,我区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大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促进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强了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为企业创新发展拓展了新天地。
思想引领,打开思维创新“总开关”
我区采取举办培训班、聘请专家、学者到荣昌授课等形式,拓宽思维,更新理念,打开思维创新“总开关”。如,组织40余户企业到华为、新加坡、澳大利亚、中国人民大学等学习、组织近400人的“营改增”、应急转贷资金、企业劳动用工培训和项目资金申报政策解读培训。在政府的撬动下,广大企业在经济“寒冬”中纷纷涌起了“学习潮”。通过学习培训,广大干部及企业家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新业态、新动力等有了新认识、新作为。
政府引导,搭建创新发展“新平台”
我区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充分发挥政府在创新发展中桥梁纽带作用,前8月,我区4家企业9个项目列入市技术创新指导性项目推荐目录;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制造业创新中心2个、市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计划2个;申报高新技术企业5家、区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8家。
人才引进 拓宽创新发展“新路径”
“要在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中取得先机,科技人才至关重要。”为此,我区鼓励企业用待遇、兼职、合作研究以及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多种方式引进人才。同时,引导企业加大对现有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快建设人才高地和重点人才基地。
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户、院士专家工作站2户、市级技术中心17个、工程技术中心4、市级创新示范企业4户、市级信息化示范企业7户、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1户,推荐国家级技术中心2个、市制造业创新中心2个。
政策扶持,增强创新发展“主动性”
“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政府部门,必须把创新要素集聚到企业上。”基于此,我区建立区领导、部门、镇街联系企业制度,实行重大项目区领导联系责任制;设立重点(困难)企业分类台账,实施“一企一策”分类帮扶。在此基础上,兑现《强兴工业十五条》《稳增长促发展二十五条》《加快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和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此外,组织100名机关干部到企业,摸底调查,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截至8月底,为企业各类扶持资金1.5亿元,提振了企业信心,促进工业经济增长趋稳、结构趋优、发展趋好。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区重点监测的20户有研发投入和新产品的规上企业实现产值66.6亿元,增长26.1%。拥有市级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的15户企业实现产值58亿元,增长23.8%。拥有区级技术中心的17户企业实现产值56.1亿元,增长20.7%。18户高新技术企业完成产值48.1亿元,增长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