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万隆村:重点扶贫村变成旅游胜地
“长征路上奔小康 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在綦江石壕镇的红军烈士墓广场举行。 记者 李斌 摄
■开栏语
10月10日,由中央网信办主办,重庆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组织的“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重庆站),在綦江石壕镇的红军烈士墓广场启动。来自全国的中央及本地46家媒体、近百余名记者兵分两路,分赴城口、巫溪、綦江、彭水、黔江、酉阳、秀山七个区县,挖掘报道,紧密结合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深入探访长征遗迹,聚焦精准扶贫,聚焦当年红军长征沿线的山乡巨变。
今日起,将陆续推出相关报道。
10月10日,细雨纷纷,汽车在綦江石壕镇万隆村的云雾间穿行。公路直通一个鸟语花香之地——花坝。
当年红军长征途经的一个小村庄、曾经的重点扶贫村,如今已变成人们消夏纳凉、赏花露营的旅游胜地。“高山休闲旅游名村”成为它的新名片。
过去:有女不嫁万隆山
“有女不嫁万隆山,天晴落雨把门关。一天三顿沙沙饭,肚皮烤起火斑斑。”简短数语形象地唱出了綦江万隆村的过去。
万隆村毗邻贵州桐梓、习水,距綦江城区100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是綦江区最偏远、海拔最高的村庄。
身处大山,地少山多,土里种的除了土豆、玉米就是红苕。多年前,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只有走出大山,去外地打工,这里只留下了老人、儿童和妇女,变成了空巢村庄。
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凌介绍,万隆村基础设施落后,信息闭塞,危旧房多,没有主导产业,劳动力文化不高,这些都是导致万隆村愈发贫困落后的原因。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3236元,生计成为村民的一大难题。当年,万隆村被列入重庆市级重点扶贫村。
思变:找准优势发展旅游
穷乡村也有宝,关键是找准优势。万隆村的优势资源被梳理出来,“五山十水三十六洞天”、万亩“高山生态草甸”花坝、“世外桃源”李公坝等自然景观,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高山休闲旅游的自然优势。
綦江区委书记潘毅琴就曾指出:“万隆村是綦江南部最大的高山群汇聚地、最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区域,可以说是‘守着金山’过穷日子。”
找准优势就有的放矢,綦江开始对万隆村进行了量身打造。潘毅琴亲自挂帅开展扶贫工作。在綦江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万隆村有了前进目标:打造高山休闲旅游名村,实现旅游脱贫。
行动:修路修景点引来游客
要致富先修路。万隆村新建及扩建公路54公里,将以前那条颠簸泥泞的乡村公路,改造成柏油马路,从高速公路口直达村中。花坝,“鲜花小镇”、神鹰山、李公坝、玫瑰谷等景点依次亮相。
以前只有不怕苦的驴友才敢来的“花坝”,惊艳地展现在更多人面前。小轿车接连不断来了,离开时,后备箱里装满了乡村的土特产。村民们看到了商机,不用政府动员,他们自己将房屋打理出来,一幢幢农家乐出现在了公路边,生意红火。
近两年,万隆村成功举办了花坝露营旅游季,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其中单日游客接待最大量2万余人。
转变:走出去的村民回来了
今年44岁的赵学全,是土生土长的万隆村人。为了改变命运,他走出了大山,在全国各地打工,下过煤矿、抬过电缆、跑过运输,但却一直没有富起来。
“不能总在外漂迫,我买了输货车回到家乡跑运输。”赵学全说,过去将村里的农产品运到重庆,一个来回要两三天,一趟跑下来不亏就不错了。
现在,公路修好了,早上出发去重庆,下午就能赶回来。赵学全瞅准商机,卖掉了汽车,安心在家创业——种植糯玉米。
他向村民流转了180亩土地,全部种植糯玉米。今年,他与重庆一家网购公司达成初步意向,公司对他的种植基地进行包装,并负责保鲜、运输和销售,预计该项收入可达到15万元。
现在:有女争嫁万隆山
万学文脱贫则走了另一条路。他曾是村里的建卡贫困户,了解他的困难后,潘毅琴书记成了他的结对帮扶人,政府补助他修了新房。同时,免费向他提供2头香猪和100头山羊。女儿获得了国家助学资金和相关部门的助学补助,妻子后续医疗费用也享受到了较高的报销比例。
如今,万学文漂亮的新房已修好入住,去年10月起,他在花坝景区担任交通执勤员,每月有了固定收入。而通过发展养殖业,他一家年收入就有5万元。
目前,万学文准备将楼房扩大,将院坝平整出来,将农家乐建起来。
万学文和赵学全是众多走向富裕的万隆人的代表。村民们都行动起来,办农家乐、种养殖业、搞土特产等,方法不同,但目标一致。
旅游兴村的路子走对了,村民们的思维豁然开朗,像一只有力的手,推动他们走向小康。
如今,“有女不嫁万隆山”变成了“有女争嫁万隆山”。记者 杨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