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朝天门医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重庆朝天门医院 > 合川> 【治国理政地方谈】重庆南川资产收益扶贫一举多得

【治国理政地方谈】重庆南川资产收益扶贫一举多得

来源:重庆朝天门医院 更新时间:2016-10-15直接问医生

(原标题:【治国理政地方谈】重庆南川资产收益扶贫一举多得)

秋水寒

据10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去年以来,重庆市南川区创新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发展中长短相结合的扶贫产业,授人以“渔”,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成功破解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难题。

精准扶贫作为当前各地的重点工作之一,可以说各级高度重视,投入的资金、精力都很大,但究竟效果如何,这不能光看当地的报表和汇报,还要从贫困老百姓的脸上和嘴中说出来。但如何好事办好,也让老百姓说好,就要讲究扶贫的办法和策略,让老百姓能从根本上拔穷根、奔富路,而不是扶贫结束,生活回归。

要想从根本上拔穷根,关键是要给贫困户找一个能长久受益的奔康路子。应该说,多年来,中央和地方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也下发了大量资金。如2015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已达到467.45亿元。但从资金使用途径上看,这些资金大多按照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度”的相关要求和渠道分发到户到人,这些资金看似规模庞大,但分发到户、平均到人就成了“芝麻盐”,杯水车薪解决不了贫困人口的根本问题,更谈不上促进其“造血功能”。更要命的是,这种方式催生了一批依赖体制救命的“懒汉”,可谓得不偿失。

俗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扶贫工作给钱给物不是最难的,关键是要将钱和物投入进去以后,能够产生不断分红裂变的效果。应该说,重庆南川区如今创新探索的资产收益扶贫方式,通过将扶贫资金打包,投入发展中长短相结合的扶贫产业,就将原来的鱼变成了“渔”,不仅增强了贫困户的“造血”功能,而且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则,使小钱变成了大钱。原来是钱到手就没有,如今是整合到一块投入产业,就会量化成股权,贫困户也会成为股东,享受股金和分红,自己富了,还能帮助产业大户,解决了空壳村无产业无资金的问题,最大限度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效益。二则,使沉睡的资源变现。农村的土地、房产等是宝贵资源,但苦于位置偏僻无法变现,通过产业扶贫这一模式,农民将土地等资源入股,还盘活了贫困村沉睡的土地、生态等资源,为“失能弱能”贫困户提供稳定可持续的资产性收益。三则,改变了贫困户思想状态。贫困户在产业链上打工,有股金和分红拿,而且打工还能赚工资,可谓一股三利,脱贫就有了指望。更重要的是,村民入股后成为股东,其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等明显增强,也就从根本上激活了其致富奔康的精神因子。

当前,扶贫攻坚行动正在全国扎实推进,在扶贫资金分配运用等方面,各地不妨从重庆南川区创新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将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精准扶贫探索中找找借鉴。

(原标题:【治国理政地方谈】重庆南川资产收益扶贫一举多得)

【治国理政地方谈】重庆南川资产收益扶贫一举多得

重庆朝天门医院是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一家正规医疗机构。同时也是集医疗、科研、预防……[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