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食药品网格化管理镇街全覆盖
华龙网10月14日18时43分讯(通讯员 张英)一张大网、一个协管、一张笑脸……笔者从区食药监分局了解到,今年3月以来,巴南区大力实行食品药品网格化管理制度,在各镇街科学划分监管网格,形成分区划片、包干负责的基层监管网络,这样网格化的管理和建设,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群众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张大网疏而不漏
变单一监管为综合监管
“现在每个超市、餐馆都有监管人员的联系方式等,顾客的食品安全得到了更大的保障。”顾客李先生非常感慨。
据了解,全区按照镇街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责,结合辖区实际,合理划分了网格区域。监管对象按区域划分了若干个单元网格,一个单元格包括三四个社区(村),指定监管人员和监管负责人共两名进行全权负责。
“一些流动摊贩经常会销售三无产品或过期产品。往往是早上5点至7点摆摊设点,地点也不确定,我们需要提前赶到现场蹲点。”何建辉是鱼洞街道片区的网格长,作为整个网格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网格员开展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及统筹协调工作。
何建辉告诉笔者,街道设置了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示意图,并实施网格责任倒查和追究制度,对一旦出现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镇街相关人员将进行责任追究。这样一来,监管方向从最初的一对一进行管理变成了多方协作、多层次协作监管,让这张“大网”变得疏而不漏。
一个协管实时跟踪
变静态受理为动态出击
29岁的曾令娟是鱼洞街道莲花社区负责矛盾纠纷排查的工作人员。而除了这个,她还兼任莲花社区的一名协管员。“这个月社区内新增了多少家食品药品企业,哪些商户最近在无证经营,我都要了如指掌。”她告诉笔者,她平时的任务就是对所负责区域内的商户进行摸底排查,了解到相关信息协助监管人员进行处理。
“涉及一般性的问题或举报投诉,我的职责是进行核实作出初步的判断,属实即向网格中的监管人员报告,并协调处理完成,最后再向服务对象或投诉人进行反馈。”曾令娟说,每个社区的协管员要随时建立信息动态报告,在每个月20号左右向辖区监管人员报告详细情况。
这些协管员相当于食药监部门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帮助执法人员深入大街小巷去巡查、发现违法线索,在群众中开院坝会、知识讲座等进行相关宣传,切实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据悉,全区每个社区(村)都配备了一个协管员,实现镇街全覆盖。
一张笑脸量化等级
变部门监督为群众监督
餐饮企业跟其他的商超略微有些不同。为了让广大消费者安全放心就餐,食药监部门积极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大笑”、“微笑”和“平脸”分别代表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汇集相关信息标于公示栏上,悬挂于饭店大门等醒目位置。
一张卡通脸谱,不仅大大方便了消费者,更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就餐单位,也为基层网格员巡查指明了重点。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10000余张食品药品监管公示栏,基本实现了镇街全覆盖。网格化的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举报投诉有了明显提高,去年全年接到举报投诉292件,今年截止到10月初,已经达到了311件,预计到年底将超过去年20%至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