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房地产繁荣 经济如何腾飞?这是重庆的答案
过去两年,重庆经济GDP增速连续两年全国第一。但在过去的六年里,重庆房价始终稳定在6000~7000一线。而同期一二线城市、省会城市房价飙涨,重庆作为一个直辖市几乎成了中国一二线城市里房地产价格的最洼地。
汇丰银行指出,重庆能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得益于其充足的土地供应以及二级式的房屋供应体系。
这两点都是基于对户籍制度以及土地征收制度的改革。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关于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通知。此举旨在到2020年,将城镇化率从目前的56.1%提升至60%。
汇丰指出,这表明中国政府希望推广重庆模式。对许多地方政府而言,拥有前瞻性的政策来发展房地产市场是其获得成功的关键。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令经济实现可持续的增长目标。
户籍制度改革
2015年9月,重庆宣布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区分,并向在主城区工作满5年以上、郊区工作满3年以上的人员提供户口。此举令重庆的城镇化率在2015年上升至60.9%,高于全国56.1%的水平。这令重庆成为了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样本。
此外,统一城乡户口为重庆带来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及公共住房投资,帮助稳定了房价。投资在重庆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重庆,2014年投资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4%,高于全国47%的水平。
土地制度改革
重庆充足的土地供应也是其房价保持稳定的一大原因。充足土地供应的背后,是重庆特有的“地票”模式。
“地票”的设计思路如下:“以耕地保护和实现农民土地财产价值为目标,建立市场化复垦激励机制,引导农民自愿将闲置、废弃的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形成的指标在保障农村自身发展后,节余部分以地票方式在市场公开交易,可在全市城乡规划建设范围内使用。”
具体实施,有四个环节:
(1)复垦。前提是农民住有所居,并自愿申请,将闲置、废弃或利用不充分的农居房屋,复垦为耕地。至于单户申请,还是联户申请;是复垦后在本地另建新居或新村,还是到城镇购房——皆遵从申请人的意愿。市、区政府仅对复垦申请的批准和结果验收,负行政责任。验收时,以权证为建设用地的合法依据,以第二次国土调查的图斑控制复垦范围,以实测结果确认有效建设用地的面积,并严守复垦达标的技术标准(土壤层厚40公分,小于15度坡)。
(2)交易。复垦一旦经验收合格,就生成“地票”,即可以公开交易的土地资产之凭证。权利人——农户或农村集体——可持票进场,到“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挂牌出售。根据土交所章程,城乡法人、具有独立民事能力的自然人及其他组织,均可入场平等竞购地票。地票的成交价由市场决定,信息一律公开。
(3)落地。重庆市建立计划指标、地票、增减挂钩指标分类保障用地需求的制度。明确规定,主城区和区县城新增的经营性用地,必须使用地票。同时,也限定不得在城市规划建设范围之外使用地票,保证地票的落地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另外,地票落地时仍遵守现行土地征收、转用、出让的有关规定。
(4)分配。地票的成交价款扣除复垦成本之后,全部收益归农民和农村集体所有。其中,宅基地收益由农户与集体按85:15分成,其中属于农户的,由土交所直接打入农户的银行账户;属于集体使用的建设用地,复垦交易后的地票收益归集体。重庆市还设立最低交易保护价,保障农户的地票收益不低于每亩12万元,集体的收益不低于每亩2.1万元。复垦形成的耕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原则上由原农户承包经营和管护。
2015年,重庆土地交易的平均价格为每亩20万元。这一模式帮助了农民工在城市定居,甚至是开办新公司。
为农民工提供经适房
重庆建立了一套两级制房屋供应系统来满足公众对房屋的不同需求。其模式如此:
1)政府为公共住房提供土地和补贴,来保障弱势群体的住房需求。弱势群体可以以每平米每月10月的低价租用公共住房。在居住满5年后,他们可以以成本价购买该住房。此类住房不能在公开市场出售,但可以回售给政府。
2)同时,重庆还稳步增加了商品房的供应,以满足其他60%-70%人口的需求。过去5年,重庆的土地供应量比上海和北京高出4-6倍。
今天我在分答回答的精彩提问是:“吴老师,您提到过房地产降价是地方政府国企央企说了算,而您又提到未来8年房地产会进入下行周期。政府和央企会允许这种下行出现吗?”点击文末的原文链接,几乎免费收听我的语音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