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重庆“北极”感受“大巴山森林人家”
(原标题:到重庆“北极”感受“大巴山森林人家”)
城口县北屏乡太平村高山生态扶贫集中安置点一角。
修葺一新的街道以及干净整洁的农家乐。
重庆的最北端是哪里?告诉你,是城口县北屏乡。
10月11日,当“长征路上奔小康”重庆全媒体“走转改”采访团来到这里时,细雨送来阵阵寒意,村民李秀清开办的“清雅居”里,地炉子里火光正红。城口县地处重庆市东北,属高寒山区。北屏乡和临近的东安镇、河鱼乡、岚天乡等四个乡镇,如今正联手打造着重庆“北极”乡村旅游环线,
大巴山里有人家
“清雅居”是一家农家乐。在城口县,村民们开设的农家乐有一个统一品牌:大巴山森林人家。
大巴山曾经是城口的“穷根”,大山阻隔、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制约了经济发展;现在,大巴山正在变成“富矿”,大山深处的农户,依靠这里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脱贫致富。
“人口下山、产业上山、产品出山、游客进山”,近年来,城口县大力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程,并通过这项工程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乡村旅游,开办“大巴山森林人家”以及发展特色效益产业增收致富。
2013年8月,城万快速公路通道全面建成通车,城口到重庆主城由原来的8小时车程缩短到4小时,大巴山里的人家离都市更近了,大巴山里的风光也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城市游客。就在这一年,位于重庆“北极”的东安镇、河鱼乡、岚天乡、北屏乡,相继开始发展乡村旅游,3年多过去,四个乡镇如今已发展“大巴山森林人家”300余户,床位5000余张,乡村旅游初具规模。
李秀清的“清雅居”就是其中之一。李秀清是北屏乡太平村村民,他家原来住在海拔1600米的老寨沟高山上,前年搬进了山下的集中居住点——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程启动后,太平村80多家农户先后搬到这里,道路整洁,川东民居风格的新房整齐排列,远山笼罩在云雾中,森林、人家如在画中。
四个乡镇“连连看”
游客来了,新问题也跟着暴露:旅游产品单一;消夏旺季游客暴增,接待能力却不足,单打独斗式经营已很难满足游客需求。为改变“淡季无客”、“旺季无法接客”的尴尬,东安镇、河鱼乡、岚天乡、北屏乡,决定抱团打造乡村旅游扶贫协作区。
这四个乡镇都处在重庆的“北极”,地理位置相近,森林覆盖率均在80%以上,海拔800米以上;而且,游客来玩,往往也会自发到几个乡镇游玩。政府想动员,游客有需求,四个乡镇一拍即合“连连看”:共享游客资源,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接待能力;每个乡镇每年举办4至8项主题活动,其余3个乡镇共同参与,最大程度留住游客,也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要合作,还要分工各有特色:东安镇以亢谷、黄安坝景区游为主,河鱼乡以农耕文化游为主,岚天乡以乡愁文化游为主,北屏乡以生态农业观光采摘游为主。四个乡镇都以发展“大巴山森林人家”的乡村旅游为主,但各有特色,如今,这条重庆“北极”的旅游环线上,游客从游一个“点”变成了耍一条“线”。
“绿色城口”新征程
乡村旅游“节目”丰富了,游客耍事多了、待得住了,旅游产业链拉长了。这也让村民们更好挣钱了。李秀清的“清雅居”有6个房间共8个床位,今年初夏开始营业,迄今已经收入2万多元。
李秀清所在的北屏乡太平村,建成了约10平方公里的特色农业示范园,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不仅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有力带动了“大巴山森林人家”快速发展;河鱼乡平溪村已有35户“大巴山森林人家”,还建成了农耕文化博物馆、文化广场、体验基地;东安镇兴田村建成了“大巴山森林人家”84户、床位2144张,年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余万元,去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
城口县地处大巴山腹地。大巴山曾经见证了“红色城口”的峥嵘岁月,革命老区城口县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10月,城口县苏维埃政府成立。1934年9月15日,城口县第一次工农兵大会召开,城口建立了县、区、乡、村苏维埃政权。
“大巴山森林人家”是城口县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品牌。如今,全县已有1180户“大巴山森林人家”,直接从业人员3000余人,间接带动2万贫困人口实现就业;近年来,全县过夜游客人数年均增长30%左右,旅游收入年均增长35%左右。
山还是那座山,今天,大巴山正见证着“绿色城口”脱贫奔小康的新征程。
本报记者 陈旭 李斌 摄影报道
(原标题:到重庆“北极”感受“大巴山森林人家”)
- 上一篇:重庆秀山:“红军的亲人”与“红军桥”
- 下一篇:人民法院报